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303-01 
論文名稱四至六世紀山東地區佛教之研究:以寺院、僧侶與義邑為中心
研究生黃志成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顏尚文
年度84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的傳布應與當時的國家性格、地域社會有密切的關聯性。本文運用一般文獻資料與金石造像資料,透過四至六世紀山東地區佛教的個案研究,企圖析論區域佛教發展的獨特性與互動性;地域豪族與區域宗教發展的關聯性;地方信徒身份的差異性與不同的信仰詮釋及佛教造像活動的社會文化意義。
  概要言之,四至六世紀山東地區的佛教發展情形如下︰前期(384-469)係以泰山竺僧朗教團為肇基,經過僧侶的弘化與政局的變遷,促成涼州、關中、建康佛法於本區的混融,因而產生以徐州彭城郡、青州齊郡、齊州濟南郡為中心的三個佛教發展重鎮。後期(469-534)則以北魏於皇興三年(469)掌控山東地區全境之後,陸續徙青齊民、設平齊郡、設僧祇戶、拔擢青齊民,因此造成平城佛教隨著青齊民在太和初的南返而傳入本區;在佛教發展重鎮的拓展上,則擴及兗州高平郡;且漸有區域佛學宗派雛型的出現。另一方面,由於佛教信仰的廣傳,僧侶與住民所組成的宗教信仰團體(義邑)也隨之出現,而僧團、遊走於村邑間的僧伽與義邑集團,則對山東地區的區域佛教之形成助益極大。又因為義邑組織成員身份複雜,連帶使得村邑中的宗教信仰因其俗世身份的差異而呈現多重性的色彩。
  本文的篇章架構如下︰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史回顧。第二章,四、五世紀山東地區的佛教。第一節,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第二節,地域信仰與佛教傳布的關係;第三節,前期(384-469)佛教信仰的傳布;第四節,小結。第三章,北魏山東地區的佛教傳布。第一節,青齊士民與佛教傳布的關係;第二節,平城、洛陽佛教對山東地區的影響;第三節,小結。第四章,山東地區的佛教與義邑集團。第一節,區域佛教的形成;第二節,北魏青、齊、徐、兗四州的佛教信仰──以義邑為例;第三節,小結。第五章,結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