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704-03 
論文名稱現觀莊嚴論之研究
研究生陳文蘭 
校院名稱香港能仁書院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時憲
年度80
地區香港
提要  中國般若典籍之流行,早于婁迦讖翻譯的道行、光讚和放光等般若。當時研究般若有六家七宗,自鳩摩羅什入關譯有大品、小品般若經,另有大智度、中、百、十二門論等,般若的資料為豐富而清晰。此時是般若學之全盛時期,包括道生、僧叡和僧肇等人,並且根據般若思想成立三論宗。直至唐玄奘翻譯六百卷大般若經,成為最完備之版本。反之,自此以後專門研究般若學之大德逐漸減少。然華嚴、禪宗、天臺等的思想皆能配合般若,但只各別發展自己的系統,非真正把般若經作有系統與詳細的探索。由此般若學的研究,便沉寂了一千三百餘年,直至現代法尊翻譯了現觀莊嚴論,般若思想才重現曙光。
  現觀莊嚴論解釋廣、中、略三部般若的義理。由于三部般若經文浩瀚,難以統攝,內容繁複,其義甚深,令人望而生畏,今本論便把般若經作有系統的整理排列,使學者易於理解。並繼承中觀學派性空的理論,不失般若本義。全論敘述大乘菩薩以現觀方式,觀照整個修行的過程,因而證得實相般若,並以文字記錄,故本論具足三種般若,本論為西藏佛教僧眾研究般若所必讀之論。
  為了易于探索般若的精神,故以現觀莊嚴論作引導,此為本文研究之目的,于中也遇到一定的困難,因現觀莊嚴論的漢譯本唯一是法尊所譯之現觀莊嚴論略釋。故未能與其它漢譯本比較,雖別有日文及英文譯本,但本人學識膚淺,未能深懂其文義,故以漢譯本為準。又涉及本論的資料極為缺乏,故唯有依法尊的「現觀莊嚴論中八品七十義略解」作為本文對般若經的初探。
  本論文的結構為,第一章為現觀總說,主要說出本論中現觀與莊嚴義,修止與觀行的作用,及如何發揮其功用,並簡略介紹現觀之種類。
  第二章是述現觀莊嚴論略釋產生的背景、譯典、譯者。于敘述本論產生的背景。有關本論的各種譯本外,兼敘述中國首位翻譯本論之譯師法尊的生平。
  第三章述現觀莊嚴論略釋之組織與入道的階位。從組織上開合可分為八品、六品及三品。本文以八品七十義為主、並列出各品應修持的事項,在某階位時所修持是甚麼。
  第四章敘述本論八事七十義之思想內容,此為本文的重心。全章共分十節,八事各有一節,另兩節標出全文綱要及本論中的諍論。
  第五章敘本論與成唯識論道的異同作簡略比較。
  第六章總結全論之特點、價值、批判與影響。
  研究結果:本論是把般若經義作濃縮,于中不失般若性空的宗旨,更特別著重以現觀觀照一切,並可作為修行深淺的量度尺,目的為作自利與利他,成就大菩提果。此不失釋迦世尊的本懷,亦是般若經精華所在。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