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 
論文名稱臺南地區王爺信仰研究:兼論城鄉差異
研究生陳宏田 
校院名稱臺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鄉土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丁煌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臺南地區王爺信仰,包括「王爺」祀神及王船祭典活動的城鄉差異。首先,對研究區內城鄉間略作分區,界定城鄉分野。再對「王爺」祀神進行歸類,並試尋王爺與王船信仰的源流及演進。對於臺南地區的王爺廟則依各類調查與紀錄了解其歷史分佈,亦比較其城鄉間之差異。在近三年各宮廟的醮典活動中,進行訪查所得之各項結果,以之與既有認知相互檢證。此外,亦針對王船醮典各分項作業流程一一分列,俾能更清楚各細項活動梗概。其中,另以永康大灣聖巡代天宮庚辰科七朝王醮為案例,觀察地方角頭廟,也是臺灣光復後才有的王醮活動其舉辦過程及其與境內地方公廟及各角頭廟的互動情形。最後,訪查城市地區王船信仰宮廟相關活動概況,以之與鄉庄地區王船信仰相互比較其間差異。
  在王爺祀神的歸類分析中,知道王爺種類龐雜,角色有時亦具多元性,非僅只「瘟神」、「厲鬼」、「鄭王」等既有定義,而是包含十二瘟王之「特稱王爺」、五福大帝及五府王爺及部份諸府王爺之「通稱王爺」。此外,亦包括聖王王爺、尊稱王爺等「泛稱王爺」,另亦包括自然神王爺、王爺帝號、帝級王爺及部份待昇王爺等之「廣稱王爺」,如此方可將浩瀚的王爺祀神適當分類。
  王爺祀神的城鄉差異上,可發現城市地區航海神、拓土神、職能神及祖先、聖賢王爺神比例較高於鄉庄地區,鄉庄地區則敗軍死將的待昇王爺及類似樹靈信仰的庶物崇拜之自然神王爺比例較高,反映出鄉庄地區原始宗教信仰成份遠高於城市地區。此外,城鄉間王爺祀神比例差異最大者為五府王爺,筆者認為此乃鄉庄地區來自不同祖籍移墾的先民,為尋求全庄共同的精神寄託,由原本「血緣認同」轉化為「地緣認同」所內涵的象徵意義。
  在三年內的醮典訪查結果,很訝異臺南地區醮典活動豐沛的活動力,但可發現臺南地區王船信仰雖盛,三年內王醮活動19座宮廟,仍不如清醮44座多,因此並非原有認知的「南部以瘟醮為主,北部以祈安(清)醮為主」,而是全皆以清醮為主。且王爺廟並非皆行王醮,行清醮者反倒比行王醮者多,是以王爺廟設醮未必皆設王醮。另外,在19座王醮中有7座祀神並非瘟神王爺,可知王醮亦非瘟神廟所專有。最後,在王醮的地域分布上,除了濱海地區,屬較內地不靠海的農庄亦皆有設王醮紀錄。以上,乃透過該三年的醮典訪查,發現與既有認知相出入之處。
  最後,在王船信仰的城鄉差異上,首先數量言,城市遠非鄉庄地區可比,以該三年內言,城市僅1座,鄉庄地區則高達18座。在宮廟性質上,鄉庄地區則多為庄頭公廟或聯庄公廟,城市地區則多為角頭廟或私廟壇堂。以祭典規模言,鄉庄地區多為複合型的五朝甚至七朝的王醮大典,城市地區則多以三朝王醮為多,間有僅為王船祭典的簡單型祭典。以宮廟主祀神言,城市地區及新豐地區較鄉庄地區多元。以王船船體造型言,城市地區多以中小型王船為主,甚多亦為紙糊王船,鄉庄地區則多以中大型木造王船為主。由城鄉間王船信仰活動的差異,可看出鄉庄地區普遍較盛行、醮典規模較盛大、儀式活動較隆重、王船造設亦較講究、居民參與亦較積極熱絡,筆者認為此一現象除了都市化的因素(即人民的疏離感等)外,在於信眾對王醮中「王府行儀」的代表意義與認知所致。由於王醮中王爺行「代天巡狩」之職,巡狩之地即醮域內的神聖空間,亦代表著本地亦為「王化」之地,非化外之區,是信眾渴盼文治之心理需求,是以鄉庄地區遠較城市地區企盼為殷,此乃鄉庄地區王醮較城市地區盛行背後深藏的意涵。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