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304-06 
論文名稱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
研究生蔣義斌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宋晞蔣復璁
年度73
地區台灣
提要  宋代是儒學復興的時代,於北宋中晚期形成王安石「新學」、蘇軾兄弟「蜀學」及二程「伊洛之學」三派鼎立的局面。宋代儒學之所以形成多樣式的發展,實與佛學有密切關係,宋儒處理儒佛之關係,大體可分「調和」與「排佛」兩大類型。「新學」與「蜀學」承唐末宋初調和儒、釋之風為學,而二程則由「排佛」與佛學立異建立其對儒家體系。然程朱學派的新儒家體系,並非一蹴即成,它是透過程朱學派由北宋末至南宋中期百餘年長期之累積與補充,始克完成。而程朱學派得以長期凝聚,則與反王安石「新學」有關。本文主旨即在探討王安石之調和儒、釋,以及程朱學派藉著反王安石得以長期累積知識,進而補充二程與佛學立異之新體系之過程。本文計分九章,其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明「調和論」之定義,與宋代「排佛論」之特色,以及本文之研究主旨、範圍。
  第二章:王安石之融通儒釋。王安石「新學」之主要精神,是將心性與事功作進一步的綰合。而安石之綰合心性與事功,則與佛學有密切關係。本章即在闡明安石「為道之序」之融合釋、老,及安石性情論之受佛學影響。
  第三章:北宋張、程之排佛反王。張載(正蒙)與佛學立異而建立其「太虛氣化」體系,二程承其排佛之精神,並修正張載思想體系。二程思想面臨的對手,不僅是釋、老,事實上,二程認為其思想的對手有三,其順序如下:一為王安石「新學」;二為佛學;三為道家,「新學」為其頭號強手。
  第四章:南宋高宗與伊洛學派對王安石之抨擊。高宗於兵戎中建立南宋,為造成其政權之新形象,高宗將北宋之亡託罪於王安石,並縱容伊洛學者反王安石,但高宗為維護其政權的穩定,又藉秦檜之手壓制伊洛學派。
  第五章:南宋初期程門對二程思想之闡述及反安石學術。楊時領導伊洛學者抨擊王安石最力,但程門弟子中對二程學術闡述最有貢獻者則為謝良佐。楊時與其弟子胡寅,雖均有出入釋、老之經驗,但其論王安石學術,卻因安石之調和儒釋而予以詆毀。
  第六章:南宋孝宗朝程朱學派之請罷安石從祀及孝宗之調和儒、釋。南宋大慧宗樂「看話禪」為調和儒釋帶來新氣象,孝宗亦嘗作「原道辨」明三教合一之旨,程朱學派除繼續請朝廷貶斥安石從祀孔廟,且不與孝宗調和儒釋的立場妥協。朱熹甚至認為孝宗廟政局混亂、社會千瘡百孔,其原因便是孝宗和儒、釋、管、商之故。
  第七章:朱熹之排佛及其對安石之評價。朱熹早年出入釋、老,及執弟子禮於李侗後,始歸本於儒,此後朱熹除修正其師承諸儒之近佛者外,又大力抨擊蘇軾「蜀學」及張九成等調和儒釋之學者。朱熹對王安石之人格事功雖均表讚賞,但朱熹仍不能擺脫伊洛學者反王安石之格局,而斥安石學術雜於佛、老,以致敗國殄民。
  第八章:陸象山之為安石平反及朱、陸之對立。陸象山為王安石平反,此舉加重朱、陸間原本已存在的歧見。而儒學自此由北宋的程、王(安石)對立,演變成程朱、陸王(守仁)之對峙,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為近代學者研究王安石必讀之鉅著,但若由思想史來考察,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實隱有朱、陸之爭。
  第九章:結論。綜論調和儒、釋之困難,及程朱排佛的限制與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