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吉藏與智顗法華思想之比較研究:以詮釋學方法為主
研究生陳金輝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李志夫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吉藏與智顗是陳、隋之間,積極弘揚《法華經》之佛教大師。二人均著述有系列之《法華經》詮釋之相關著作。吉藏,向來被視為是三論宗之祖師,近代學者多關心其中觀方面之理論,而忽略其法華思想之研究。而智顗則是歷來被視為是中國詮釋《法華經》之權威,歷來研究智顗法華思想者,並不乏其人。本文主要就吉藏與智顗之法華思想,作出一個完整性之比較,以理解陳、隋之間,中國《法華經》思想之研究成果與弘揚情況。
  事實上,吉藏與智顗在《法華經》之詮釋上,多引用魏晉玄學諸如有無、本末、本迹、體用、玄妙等概念,特別是,二人《法華經》詮釋之相關論著,皆以「玄義」、「玄論」等命名,二人受到魏晉玄學思潮之影響可見一斑。吉藏與智顗之師承有所不同。吉藏所繼承之三論學統,依據龍樹之「實相論」而發展;而智顗所繼承之慧文、慧思等師承,在思想上則兼用「般若實相論」與「真如緣起論」。因此,吉藏與智顗皆受到其師承及學思背景所影響,以至於對《法華經》作出不同之詮釋與論述。吉藏與智顗極為重視《般若經》、《大智度論》、《中論》、《大般涅槃經》等義理,並引用這些大乘經論之義理,作為其詮釋《法華經》之理論依據。儘管兩人所引用之經論相似,但在《法華經》詮釋上,卻展現出不同的的特色與風格。
  本文可分為《法華經》觀,與法華義理兩個部份。其中,《法華經》觀之部份,主要就《法華經》科判、宗旨、判教、定位、與諸大乘經典之關係等幾方面,對吉藏與智顗之《法華經》觀,作出比較性研究。至於在法華義理方面,則是就本迹觀、權實觀、粗妙觀、三一觀、佛性觀等五大主要論題,對吉藏與智顗之法華思想,作出全面性之比較。在《法華經》觀方面,二人對於傳統之《法華經》科判、宗旨、判教等方面,皆作出批評,進而提出本身之見解。吉藏與智顗在《法華經》觀方面之理論,是否契合於《法華經》之原意,成為我們所矚目之焦點。二人之學思背景有所不同,故其所提出之《法華經》觀亦有所不同。至於在《法華經》之義理方面,吉藏與智顗分別提出不同的本迹觀、權實觀、粗妙觀、三一觀、佛性觀理論。如果說,吉藏重視於「權實」概念之闡發,那麼,智顗所注重的,即是「本迹」概念之發揮。吉藏將「權實」作為其《法華經》義理詮釋上之核心概念,而智顗則是就本迹之意義,作為其《法華經》詮釋上之主軸。二人在《法華經》義理之論述上,究竟有何異同之處,正是本文所關注之議題。
  吉藏之法華思想之義理脈絡,具有實相論上「無所得」之特徵;而智顗則側重於緣起論之「融攝」方式,作為其論述之方法。二人法華思想之特徵既有所不同,我們便必須探求構成二人法華思想相異之主要因素。由此,我們即可進一步理解《法華經》在三論宗與天臺宗兩種不同傳承下,所作出的不同詮釋。若能整合二人法華思想之精要義理,便可掌握《法華經》妙義之所在。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