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即興與超越:Seejiq Truku村落祭典與祖靈形象
研究生旮日羿吉宏 
校院名稱慈濟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正心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二十世紀末期,Seejiq Truku的文化自覺與認同意識,通過族群知識精英在各個領域的文化實踐,並嘗試著對族群文化進行詮釋,其中包括嫻熟傳統知識的耆老、基督教會的牧師、原住民學校校長和老師,以及行政體系的政治人物等,共同在當代社會發展脈絡的某一時間點上,身處於銜接過去和未來的時空環境中,一方面要對族人進行文化技藝傳承,一方面則是對外宣稱與他族的差異。值得關注的是以目前筆者所觀察到的祭典參與者,正各自以其在台灣社會文化環境所接受的學習經驗,以及對於族群認知的差異性,因而呈現不同的知識實踐形態。每個人處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於傳統知識又各自擁有不同的理解,因而產生樣式各異的實踐形態,正也凸顯出個人在社會傳承空間的媒介力量。經由Seejiq Truku的祖靈祭典研究分析,顯現當代祖靈信仰與教會神學間,兩者在祭儀行動中的概念轉變。社區耆老的祭典知識、教育精英的文化宣揚、教會牧師的獻祭概念,以及行政體系的權力操作,因而影響祭典展演形態,在每一次祭典演出中,即為這四個勢力相互作用的運作模式。 本文藉由參與Seejiq Truku的村落祖靈祭典,梳理出村落祭典所指涉的社會文化意涵,其中包括傳統知識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形態、儀式展演者所要宣揚的族群象徵與社會凝聚。由於文化行動重現祭儀傳統的企圖,牽涉到文化實踐的行動者所處的社會空間,以及時間脈絡下的實踐策略,筆者一方面藉著象徵詮釋理論,解析祭典建構的意義與儀式牲祭結構,強調祭儀涵蓋社區內部不同的社會團體與個人的多元性質,從而衍生出社區知識份子、教會牧師、行政官員與嫻熟傳統的耆老在祭典場域彼此共作調適的祭典發展風貌;另一方面是藉由實踐理論,強調個人與社會文化結構的辯證關係。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藉由祭儀行動的分析,逐步推論出即興行動在歷史脈絡、社會環境與個人動機層面,傳達的展演訊息;並論析祭儀行動在時間、社會文化、教會神學與祖靈信仰間,透顯出的超越性意涵。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