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102-03 
論文名稱東漢佛典之介詞研究
研究生林昭君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竺家寧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將佛經作為語料來擴展漢語史研究領域的廣度,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尤其是語法方面的研究,更是最缺乏的部分。這其實是一個很不應該存在的空白地帶,所以在斷斷續續的思考過程中,促使筆者形成一個以「東漢佛典」之語法問題為論文研究主題的構想,在斷斷續續的思考過程中有若干轉折,以下即將此過程簡略分為三點來說明:
  一、中古時期的語法研究在整個漢語語法研究的進程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此為漢語發生質變的時期,即由古文言變為口語白話。參見太田辰夫《漢語史通考》),然卻不見有相當比例的研究成果出現,而呈現出語法史上的空白期,所以此時期的語法研究極須待開展,對於整個漢語語法史的銜接將會大有助益。
  二、由於佛經數量可觀,在上古末期及中古時期的全部文獻中佔有相當比例,若視為漢語語法史的斷代語料而加以研究,可以有較客觀的結果呈現。故不僅可以獲得龐大數量之佛經語法現象的了解,尚可填補漢語語法史中古時期及早期白話文獻語法研究的空白,而可以有正確、且趨近於事實的理解。
  三、佛經漢譯始於東漢末,繼之充盈於整個中古時期乃至於隋唐盛世,而因為漢譯佛經不論是體式、文字用語都是漸進地探索、發展,始而建構出專屬於此的一套模式,所以其語言多是早期譯經家使用、經由後期譯經家部分加以革新、部分加以因循的「佛經文學專用語」,可見得以語言研究的角度視之,早期譯品語言的研究價值顯然高於後期譯品。尤其是隋以前之經典,歷經漢魏西晉草創期的摸索至東晉、南北朝成熟期的定於一格,此間漢文佛典語料是極可供作漢語史研究材料的。俞理明《佛經文獻語言‧漢文佛經文獻概況》亦謂:「中國佛教的獨立和發展,是在南北朝以後,但從語言文學的角度來看,佛經譯文中有價值的部份主要在隋唐以前。」此即因為早期譯經尚在摸索期,水平普遍不高,譯文較為粗糙、樸質,在內容及表現方式上亦較通俗,而保留了當時的口語成分,所以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而隋代以前的佛經包含東漢及整個魏晉南北朝,其數量之龐大,恐將非一篇碩士論文可以負擔,因而將研究範圍縮減至佛典漢譯的最早期,即東漢一代;又語法課題涉及層面極廣,為求深入探究,作有系統的分析,故選定虛詞一類中的「介詞」為語法研究範圍。而且,經由對最初的佛典(即東漢世所譯經典)語法的研究,對於往後相關的研究課題可以提供作為參考,為後來研究者的借鏡。
  按照這三點想法的進路,所以將題目定為「東漢佛典之介詞研究」。因此,這是一個將東漢佛典作為主要的語料,研究其介詞語法課題的碩士論文。
  由於東漢是譯經之始,故前無相關語料之語法論題的提示者,且東漢後的佛經亦無較全面歷時的或斷代的語法探索,因此,此論文的撰寫過程可以說是備加艱辛。然而,筆者極其希望經由本篇論文的撰寫,對於早期的東漢佛典語法的研究,除了可以觀察當代佛典之語法現象,亦期望本論文的完成可以作為日後從事相關課題之研究者的借鏡,以使佛典語言研究的領域可以獲得更廣大的充實。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