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之研究:以講唱文學與文化義蘊為中心
研究生鄭名棋 
校院名稱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民間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連忠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篇論文主要是以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探討方向,以講唱文學及其文化義蘊為研究的主題,期待能夠藉由目前敦煌發現的大批民間文學作品,來深入探討隋唐五代之時,敦煌民間文學形成的原因,與作品中呈現的思想價值與時代意義,並以此作為窺知近代民間文學研究的發展與方向。因此,本論文撰寫的重點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導論〉,說明本論文研究的動機與價值、前人研究成果、研究限制與結構及研究進路、方法。
  第二章為〈敦煌佛教民間文學文類之形成與發展〉,研究的進程共分成三節:首先先從敦煌民間文學的定義與研究範圍著手,再進而說明敦煌民間文學文體的分類概況,最後試從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形成與發展,說明敦煌佛教民間文學形成的原因,分別介紹變文的釋義與體制分類,及其文學類型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第三章為〈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講唱藝術與文學特質〉,本章的重點在分析討論敦煌民間文學的作品特色與文學表現。研究的範圍以變文、歌辭、齋文、詩歌為主要討論內容,研究的進程分成四節:首先介紹敦煌變文的藝術風格及其文學表現特徵,分別探討變文看圖說話的講唱形式與作品文學創作藝術特徵。由於變文在敦煌民間文學中所代表的意義與地位特殊,同時又是宗教與民間激盪下的產物,因此本節主要是從歷代學人與相關典籍中,介紹並分析「變相」的定義及釋名,進一步討論變文與圖畫之間的關係,及其作品所展現的創作藝術特徵。接著,在第二節討論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生活應用與文學表現,分別說明敦煌歌辭兒郎偉與唐代社會生活的融合,以及從敦煌齋文的方面討論佛教法事對民間社會深化的情形。試從兒郎偉作品中找尋盛行於唐朝民間的驅儺儀式、民間婚俗與建築風俗,以此論述敦煌民間文學與民間風俗的結合,並藉由佛教在民間揚佛的具體活動,強調敦煌民間文學具有的民間風格及其對社會百姓的影響。在第三節則說明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地域風格與邊塞文學之間的關係,分別從敦煌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演變說明敦煌的多民族特徵,再將此特徵轉移到敦煌民間文學作品本身,試圖從變文、曲子詞與詩歌中討論作品具有的邊塞風格。第四節則是將重點歸結到敦煌佛教民間文學與古典文學風格及其表現手法的比較上,分別從雅俗觀念的演變與作品表達形式的異同,討論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特質,並試以敦煌民間歌謠俗曲為例,探討比較與唐代古典詩歌形式內容上的差異。
  第四章為〈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思想主題與文化義蘊〉,本章所討論的重點以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作品呈現的思想內涵為主,闡述儒、釋、道三教是如何透過通俗藝術深入民間。研究的進程分成四節:其一,從佛教因果報應的孝道思想來討論敦煌佛教民間文學勸善化俗的功能。這部分首先先從宗密《盂蘭盆經疏》與敦煌《目連變文》進行說明,之後再進一步以變文為例,討論佛教「因果報應」與「業報輪迴」的觀念對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作品的影響。其二,從講經文的形式與內容看敦煌佛教民間文學文化宣揚的意義。由於講經文在形式與內容上是傳統佛經的擴大、發揮,因此筆者先從講經文的結構與說唱形式來探討講經文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格局,接著再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文學修辭說明敦煌佛教民間文學文化宣揚的意義。其三,又因民間文學具有反映人民內心思想的特色,因此學生也從王梵志五言白話詩作中對社會生活的描寫,來討論敦煌佛教民間文學批判的意識型態與精神價值。其四,從思想會通的文化融合看敦煌佛教民間文學通俗倫理的價值。先從道教思想的融入來探討道教對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影響,針對道教思想融入的部分,本文試舉敦煌話本《葉淨能詩》中所蘊含的道教色彩來做說明,並從故事主角葉淨能對道教法術的使用,與作品中崇道抑佛的思想蘊含進行闡述,最後又舉變文、講經文中的例子來做輔助說明,進而得出道教思想在敦煌流行的情形,以此作為探討敦煌佛教民間文學的另一視角。接著再從三教融合的角度來論述敦煌佛教民間文學通俗倫理的價值,文本乃就變文、講經文與話本為主,詳舉實例說明敦煌民間文學中三教融合的情形,以及作品中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民間傳統通俗倫理道德觀的呈現,除了透過敦煌民間文學作品的呈現,使我們了解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在民間社會深化的情形,也讓我們獲得促成三教融合的根本原因,對於研究唐代敦煌的民間思想與宗教關係,具有其根本性的意義。
  第五章為〈結論〉,本章將二、三、四章所探討的主題作一重點式的歸納,除了說明民間文學與俗文學的差別之外,也連帶說明敦煌民間文學的特質,以及展現在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作品的宗教內涵。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