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佛教慈善事業之發展: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等個案研究
研究生林美玲(釋覺瀚) 
校院名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玉璽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從宗教社會學和非營利組織的角度,探討現代佛教團體秉持著人間佛教的理念下,從事慈善事業的發展,所發揮福國濟民的功能。
  在論文的第一個部分,我先介紹西方宗教社會學家所提出的世俗化理論後,再將西方的世俗化理論與中國的人間佛教思想進行比較,發現由於東西文化的差距、思想見解的不同,乃至於民情風俗習慣的殊異,所衍生出的種種理論、看法並不一定相符,最後發覺原來西方國家的宗教世俗化理論不適用於中國佛教團體從事慈善事業之發展。
  現代佛教團體想要開展出一片蓬勃的生機,須朝向一種卓越而切實的生活修行發展,亦即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化高深為平淡,讓人們易接受,而印順導師、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正符合現代人之所需,讓佛教朝向生活化、制度化、現代化、未來化、國際化的目標發展,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關心社會、維護人權、照顧民眾疾苦,從事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業,達到福利社會、淨化人心的功能。
  由於宗教團體興辦慈善事業的過程中,主要的功能是輔助政府社會福利部門之不足,尤其在國家社會遭逢重大災害發生時,動員力強,能搶得第一時效,衝到最前線、最危難的地方,賑濟貧窮,化解災難於無形。如佛光山慈悲基金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法鼓山慈善事業基金會、中華佛教青年會、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等佛教團體,由於結合許多義工共同參與,為能永續經營下去,這些佛教團體所興的慈善事業得先向政府申請立案,成為一法律上承認合法的「非營利組織」,不僅可盡心致力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推動,並可享有免稅的優惠,這種扶孤濟弱的精神,正是人間淨土的實現,發揮「人間佛教」正面積極的示範作用。
  論文的第二個部分,乃是從國際間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世界各國的「非營利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地林立,未來必將在社會關懷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佛教團體為興辦慈善事業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來提升自我的素質。
  論文的第三個部分,對於提升佛教團體所經營非營利組織的素質方面,我將藉由司徒達賢所提出的「CORPS」理論檢視各佛教團體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組織發展概況,並提出相關建議,擺脫以往被動的參與方式,主動去發掘社會需求,並認清組織的使命與目標,強化內部運作流程與管理方法;對外則加強企劃與行銷能力,並藉由有效的活動,推廣組織的理念與宗旨,進行發揮佛教團體興辦慈善事業的公共服務功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