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佛典語言的詮釋學問題:以觀詮教的建構
研究生王興煥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釋慧開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討論佛典語言的詮釋學問題。透過海德格存有學所揭櫫開顯的真理觀、高達美哲學詮釋學論述理解如何可能,對符應真理觀、邏各斯中心、聯繫動詞式命題的思考進行批判。當真理或意義不再是傳統所預期的先在、客觀、完整、封閉時,吾人如何面對宗教性的佛典語言?如何可能解釋佛典語言?本文的目的在於:以哲學詮釋學為基礎反省,建構一種動態的佛典語言詮釋原則,筆者名之為「以觀詮教」。
  從哲學詮釋學對理解如何可能的反省,本文對「主體—客體」二分的詮釋學態度進行批判,主張真理或意義是動態的開顯過程。佛典語言的意義及其所標示的真理,既非客觀存在於釋迦的意圖或文本自身,亦非源自於理解者主觀的賦予。佛典的意義如同一切存有——存有只在理解者的存有網絡中如其所是地開顯而為存有,所以佛典的意義及其所標示的真理,只存在於某個正在進行的理解事件中,由理解者與文本因辯證而開顯,是正在進行著的生產。
  在這種詮釋學反省下,意義或真理必須是非客觀性、非本質性、非普遍性、非封閉性、非單一性,如何可能有佛典的詮釋原則?本文批判了以聯繫動詞式命題進行的佛典詮釋,樸素而靜態的「釋迦說什麼(What)」不足以構成思考的力量與佛教哲學的生命;由聯繫動詞之外的運動——對「釋迦對誰說╱誰聽釋迦說(To Who╱Whom)」、「釋迦為何說(Why)」、「釋迦說如何做(How)」進行討論,才足以開顯動態、非客觀、非本質的「釋迦說什麼」。這就是本文所建構的「以觀詮教」。
  以觀詮教的基調是將佛典語言視為「為了達到解脫目的所對機施設的觀行指南」,建構於釋迦說法的目的性、般若智蕩相遣執的功能性、天臺智顗判教所彰顯的對機實踐性。在目的性方面,以《中阿含經》釋迦不答十四無記為主線,再以《法華經》的開顯總說釋迦說法本懷,而後以《大智度論》的四悉檀因緣別明釋迦說法目的,凸顯釋迦是為了引導解脫的觀行而言說。在功能性方面,以《大品般若經》、《中論》為主,以狄立希的新教原則、傅偉勳所提倡「一切佛教語辭只具功能性意義,決無實體性意義」為輔,論述佛典語言只是觀行的指南。在對機實踐性方面,選擇智顗的教相判釋,讓佛典語言的目的性與功能性落實於對機實踐中。以觀詮教在目的性——四悉檀、功能性——空有四門、對機實踐性——化法四教的交錯中,具體形成六十四門詮釋原則。佛典語言在此原則下,成為對機施設的目的性與功能性語言,徹底避免了本質性、客觀性、普遍性的危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