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清修與律己:以「大專學生齋戒學會」學員之參與經驗為例
研究生張淨茵 
校院名稱慈濟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怡佳盧蕙馨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為台灣佛教儀式研究中,第一次對八關齋戒進行當代田野調查工作,呈現當今佛教徒參與八關齋戒活動的田野研究成果。筆者在本研究中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瞭解到參與者個人和團體之間的生活互動和情感交流,並發掘參與宗教活動對於佛教信徒的意義和目標。
  筆者藉由Ronald L. Grimes的儀式描繪架構,完成八關齋戒活動現場的田野報告,分節呈現蓮雲學苑中大專女學生齋戒學會的八關齋戒活動中空間、時間、器物、人物、動作、聲音和語言等的紀錄。其中空間的部分談到的是蓮雲學苑中念佛堂、齋堂、講堂、寮房等空間的用途。時間的部分主要在記錄一整天的作息以及個人少數的自修時間。器物的部分所要介紹的是寺院中使用的法器,食具以及衣物。人物的部分為介紹蓮雲學苑中慣用的稱謂,以及參與學員在活動期間所要幫忙的執事工作。動作的部分描述了佛教中的禮儀。聲音和語言的部分,則介紹五堂功課的文本經典內容,以及一般日用偈咒。
  第三章從儀式的意義分析入手,藉由Mary Douglas的潔淨與危險(Purity and Danger)理論,分節討論八關齋戒活動中各種儀式和生活方式在佛教中所意涵的「清淨」。清掃、沐浴和個人威儀等,在寺院中有許多象徵的手法和世俗生活做出區隔,使得寺院內和寺院外,儀式前和儀式後均呈現出截然二分的現象。而第四章深入探究參與者的宗教經驗,發掘修行經驗中不同的個人詮釋,主要以Michel Foucault的自我技藝(technology of the self)與倫理學(ethics)作為分析的觀點,分節討論禁情慾、禁語、禁酒、過午不食、慈悲、定課等修身實踐方式,不只是對於自我的關注(care of the self),也是對於他者的關注(care of the others)。最後第五章將總結訪談所得,並提出本研究的反省與建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