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傳壁畫圖像研究
研究生張巧欣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釋仁朗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歷經十幾個朝代的陸續開鑿,形成一座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石窟藝術集建築、彩塑、壁畫於一身,而以壁畫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其中佛傳壁畫是石窟壁畫裡的重要內容。佛傳壁畫,有取片斷代表性概括釋迦牟尼一生,也有長篇大幅詳細闡述。
  開鑿於北周時期的第290窟的佛傳壁畫,以單純的色彩、簡練的線條表現人物、場景形象,連續不斷的畫面詳盡的述說:釋迦牟尼從出生、學書、習藝、出家、正覺、轉法輪等真實的生命歷程,長達87個畫面情節,這樣構圖形式過去少有。
  北周時期以儒教治國,加上武宗的滅佛事件影響,第290窟的佛傳壁畫,仍能從莫高窟早期佛傳壁畫少數片斷情節,演變成一連串眾多情節,當然有其特殊因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佛教藝術亦根源於印度,在莫高窟石窟裡,敦煌藝術工匠們將這些源自印度的佛傳圖像轉換成讓一般大眾能接受與信服的圖像,而達到信仰佛教的目的。
  本論文主要在探析莫高窟北周時期第290窟的佛傳壁畫的藝術和圖像表現風格。研究主軸有:
  一、探究莫高窟的佛傳壁畫的內容,並分析其圖像特色和表現方式。
  二、探究北周第290窟的佛傳壁畫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因素。
  三、比較北周時期的第290窟的佛傳壁畫形式與莫高窟的佛傳壁畫和其他地區佛傳壁畫的形式,找出異同。
  四、將北周時期的第290窟的佛傳壁畫圖像作一分類,從圖像中探討其表達的內涵。
  本論文共分四大部分:
  一、對敦煌莫高窟地理環境、石窟開鑿緣由、佛教藝術內容作一探源。
  二、對莫高窟第290窟洞窟形制、佛傳壁畫的內容、表現形式、經典依據作一分析。
  三、將北周時期的第290窟的佛傳壁畫圖像作一分析,探討圖像表達的內涵。
  四、總結第290窟的佛傳壁畫的論點,和反省與前瞻。
  祈願透過資料的找尋、參考、及個人的努力,能在浩瀚的敦煌學中找到一絲線頭,回溯這偉大的佛教藝術殿堂。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