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熾盛光佛繪畫作品研究
研究生沈伯丞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潘亮文
年度91
地區台灣
提要  熾盛光佛信仰,及其相關畫作曾在中古時代的中國,有過一段相當流行的歲月。相關畫作,其最大特點在於,畫面在空間構圖上,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差異。且此一差異隨著時代的前進,並未出現基本的變動。熾盛光佛畫作,除畫面結構的鮮明特色外,其中的諸星宿圖像,亦為中國宗教繪畫,增添新的繪畫題材。然而,隨著宗教功能的被取代,以及相關圖像融入其他宗教作品的影響,至十三世紀以後熾盛光佛信仰逐漸在中國衰亡、消失。
  論文中,筆者首先通過對現存作品的解析,分離出時間、空間對相關作品的影響,確定此類作品存在著至少兩股不同的發展脈絡。依此,作者假設,此二不同脈絡的出現,與熾盛光佛信仰存在二種不同的信仰流派。
  通過對僧傳《高僧傳》、《續高僧傳》、《宋高僧傳》的耙梳,筆者證明在佛教僧人活動中,的確存在中、西二種不同的星宿信仰流派。且二者在長時間的互動中,交互影響融合。而更由於密教開元三大士中的不空對文殊信仰的大力倡導,進而使相關星宿崇拜在中國獲得宗教體系上的完整性及支持。再者,針對一信仰的流行,除信仰本身體系的完整外,更需要社會、政治方面的助力。筆者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對唐代歷史進行考察,證實唐玄宗其個人背景,有助於對相關信仰的發展。其次,透過對天文史的閱讀、研究,以及經典的對照,了解到相關畫作中的星宿觀念,多數於唐代引入,相關的人物,可以太史令瞿曇悉達以及密教僧人一行為代表。再者,依照相關經典的譯出及撰述,亦可證實熾盛光佛信仰的出現始於唐玄宗時代。
  筆者透過耙梳相關畫史的記載,逐漸描繪出熾盛光佛畫作在中國流傳的路徑,可能是通過戰亂──黃巢之亂,而向西傳入四川。其次畫史的記載亦顯露出其相關如星宿畫、水陸畫等畫種盛行的時代,及在畫種逐漸盛行的狀態下,對熾盛光佛畫作造成衰亡的影響。而相關繪畫最早出現於記載之中,則是《唐朝名畫錄》中對周昉的記載。
  縱上所述,熾盛光佛畫作所呈現的現象,是因中西天文信仰的交錯互動,而出現兩種不同的信仰流派,並進而形成二種不同的畫面結構。由於唐玄宗在政治上的影響,更令中國開始興起此一信仰,從而促進相關畫作的繁榮。相關畫作最早出現於記載的畫家則是周昉,而其衰亡之原因,則是源於相關畫種在交互競爭下,而逐漸遭受淘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