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妙雲蘭若母難日祈福報恩儀式及其音樂之研究
研究生張琇娟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鄭德淵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生日,於佛教中稱之「母難日」。《佛說孝子經》云:「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佛教重視「孝」,不僅提倡供養物質、侍親在側等入世之孝,亦提倡父母心靈上的超脫、不受六道所絆之出世的大孝。故多有寺院舉辦固定時日之法會與共修,以誦經、報恩、植福延壽等儀式引領信眾盡出世之大孝,報父母之重恩。
  「妙雲蘭若」係當代佛學泰斗──印順導師掩關之處,其以印順導師所宏闡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為本,推動、振興純正佛教,教渡信眾。妙雲蘭若素來不以趕經懺為營生,故其所舉辦之法會,乃是結合「成人學佛班」之教學,教以學生「解行並重」、聞思不忘實踐。其中,「母難日」為妙雲蘭若固定的共修報恩培福法會,於每個月第二個星期日晚上舉行。母難日儀式以梵唄為主軸,過程建構在「酬報恩情──自省懺悔──誠心回向」上。
  在儀式進行的過程中,音樂不僅是重要的外顯手法,亦是引發內心情感的重要元素,儀式與音樂間是休戚相關的。傳統佛教以「梵唄」指稱佛教儀式音樂,不直接稱之為音樂,以利與世俗所稱相區分,故在佛教儀式中梵唄的諷誦即為明顯的必要形態。
  本文擬透過田野調查、文獻資料彙集整理等研究方法,深入母難日儀式之緣起、結構、經典使用等做宗教層面內涵意義之探討,並探究母難日儀式中,其儀式音樂的音樂形態、諷誦的方式,及法器的聲響功能。同時,整合儀式音樂形態特徵,探析儀式音樂之於儀式所產生的功能性。最後,深究母難日儀式音樂中之樂教能用,並由宗教、社會層面深析母難日法會及儀式音樂對於法會參與者的影響及其深含之意蘊。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