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5 
論文名稱中韓寺剎殿堂木結構比較研究:10世紀至16世紀為主
研究生張憲德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歷史與理論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郭黛姮
年度1999
地區大陸
提要  中國、韓半島、日本都是地處東亞地區,從古代起共同生活在東方文化圈內,因而,其建築文化也有別於西方國家,建立和發展了以木結構建築為主的建築體系。在同中國幾千年的交往過程當中,韓半島的建築文化和他們的思想文化一樣,受中國的影響很深,尤其是在從西元7世紀以來韓半島大量僧眾到中國學習佛教教義開始,韓半島的木結構寺?建築通過吸收中國的先進建築技術迅速發展起來了。中國對韓半島建築文化的影響構成中韓交流史的重要部分,而在韓國對這方面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因此,撰寫本文的動機就是為了多少彌補這一遺憾,並為後人繼續中韓建築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作一些基礎性的但又是創造性的工作。本論文以中韓有關佛教傳播和佛教交流的歷史文獻記錄和實地調查中所收集到的中韓各古代伽藍的具體資料為依據,以10世紀至16世紀中韓佛寺殿堂木結構建築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中韓寺?伽藍的演變和在其演變過程中中國佛教建築文化對韓半島伽藍建築的影響。本文選擇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中韓古代寺?,分別比較研究其建造年代、地理位置、伽藍規模、佈局結構、承接關係、相互影響等,分析了所選的兩國寺?的本堂平面和構架結構,以及有特徵的構件形態和其結構功能。特別要指出的是,在這一部分引用中國宋代 [營造法式]所規定的"材分模數制",提出了韓半島木結構建築的材分模數制的試論。同時,通過對鋪作結構及其形態的分析,揭示了中國的北方佛教建築文化對韓半島內陸地區伽藍建築的影響和中國的南方佛教建築文化對韓半島西海岸地區寺?建築的影響。例如,現存鳳停寺極樂殿、修德寺大雄殿的細部技法中,還能發現中國南、北方建築因素所留下來的影子。但到了14世紀出現補間鋪作以後,韓半島把這種因素和本國傳統建築文化結合起來,在寺?內部地面鋪置地板,逐漸形成了鋪作內部形態的裝飾化,而突出地表現了韓半島木結構伽藍建築的傳統性和地域性。與此同時,指出在韓半島建築樣式分類中的"柱心包"、"多包"等,應根據其結構技法正確地進行分類並稱呼,糾正根據鋪作位置進行分類的傳統分類法,才能避免引起混淆。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