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法華經講經文〉與《法華經》注疏之比較研究
研究生徐孟志 
校院名稱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宗濤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法華經》信仰在隋唐時代,不管是在僧團寺院,或是在世俗社會中,都是相當堅實且深獲人心的,當時的注疏與講經文就是時人詮釋經典內涵,宣講傳授的重要作品與珍貴記錄,然而這兩種詮釋作品,在詮釋方式、字句語法、內容、形式、修辭風格上都有相當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現象值得進一步的深究與了解。因此筆者擬運用歷史敘事、文獻資料整理、分析、歸納、比較等研究方法,探討〈法華經講經文〉與《法華經》注疏在詮釋方式、形式、內容、修辭等方面的差異。
  《法華經》是極為重要的大乘經典,自來有「經中之王」的美譽,因此自南北朝譯介以來,注疏不歇,梁‧法雲《法華經義記》、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隋‧吉藏 《法華義疏》、唐‧窺基 《妙法蓮華經玄贊》、唐‧湛然《妙法蓮華經文句記》,都是極有分量的經疏;而在敦煌地區所發現的〈法華經講經文〉,則為唐代的俗講活動留下珍貴的記錄。
  〈法華經講經文〉和經疏在講經活動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只是講經文的宣講對象是一般平民俗眾,而經疏多是佛教僧團,由於宣講對象的不同,二者也就呈現多面向的差異,在詮釋方式上,〈法華經講經文〉強調想像、美感,訴諸感官意象,重視情感的渲染,以感動人心,強化信仰,具有「驚四筵」的特色;經疏強調理性思辯,闡揚抽象的義理,具有「適獨坐」的特色。在形式上,〈法華經講經文〉散韻結合,組織形式多樣;經疏純用散體,以結構分析、問答方式、獨言議論等方式組織成篇。在內容上,〈法華經講經文〉以人間佛教的精神,不論詮解經文,或宣揚佛教思想,指導信眾的宗教行為,都傳達了它的實踐性格;經疏以經文為主體對象,詮解義理,透顯意蘊,它重視的是概念的知解。在修辭上,〈法華經講經文〉不但要在「心」上求知解,而且要在「情」上有所感受,運用多樣而頻繁的積極修辭,形成口語化、生動化的語言風格;經疏重在「意」的概念知解上,採消極修辭的方式,行文淺近明白,表達流利順暢,條理脈絡清楚,形成淺白暢達的語言風格。
  〈法華經講經文〉以一種入世的、現實的、生活化的說法方式,訴諸社會的現實生活經驗,希望能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與信仰,它的目的在「信」與「行」,也就是信仰與實踐;《法華經》注疏強調佛理的深化探討,務使僧眾在奧妙的佛理上有所精進、啟發與了解,它的目的是在「解」與「悟」。二者路線不同,各自發展,各自成就佛法的深化與普及化。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