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高雄燕巢一炁化三清靈霄寶殿之信仰與儀式研究
研究生龔瑞祥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鄭志明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篇論文是以一個高雄地區的田野個案來探討「會靈」體系的宗教型態之信仰與儀式,透過本個案研究來看其信仰形而上的基礎與儀式操作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因此本篇論文將分為五大章來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其背後所具有的意義與內涵。
  探討台灣會靈體系的信仰與儀式,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民間信仰的發展過程的彼此之間關係,相當錯綜複雜,也因為台灣會靈體系之民間信仰的基本思考邏輯在於「萬教歸一統」,因此也不得不跟著它回到原始社會初民靈感思維的思考邏輯之下去做論述,而為什麼要用原始靈感思維去詮釋呢?佛雷澤於《金枝》提到在許多民族故事裡的一個共同思想,就是相信靈魂可以或長或短的時間寄放於某個安全的地方,他認為這是原始初民信念中的真實內涵,因為這種的原始靈感思維產生後來發展出來相應的一整套習俗,或許也可以說「宗教是人類與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與儀式行為的實踐」。也由於「會靈」是新世紀新興起的宗教體系,我們必須也要利用多方的知識與理論去做思考和了解,畢竟宗教是文明精神傳承的文化脈絡,也是通俗社會文化現象的時代任務。
  第一章嘗試找出台灣「會靈」體系之宗教型態所形成的可能原因。
  第二章談的是寶殿發展沿革和藉著神蹟成廟的過程,不過整章主要論述環繞於兩個主題,就是「神明」是什麼?信仰是什麼?也就是說明神明作為信仰和崇拜對象所具有的特徵或屬性,和將會靈體系的神明觀與信仰基礎作觀念性的整理,到底會靈體系之神靈觀念其性質的基本內容或神明譜系建立的概念如何一一做說明。
  第三章本章所論的儀式操演,基本基礎是處於台灣會靈體系特定的範圍內去探討的,我們也了解宗教儀式多是透過很多象徵行為的形式化來表達,當然也牽涉到空間與時間的感性直觀實踐,所謂理性認知的取捨以及感性情緒的增愛,去尋找其心靈之中價值色彩的存在。
  第四章是從乩子、信徒的心路歷程去討論會靈體系的信仰與儀式之宗教型態和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基本上從由華人社會所承襲對靈魂的觀念,去討論台灣會靈的宗教型態,並對傳統的道士、法師、童乩和靈乩之間的異同處,並從中了解其儀式操作的巫術成分之比較。另外也探討符咒的使用方法,如何在民間信仰的環境生存?信徒心目中最渴求的乃為一種對超自然力量的追求,是一種神秘力量的追求,探討所謂馬那(mana)力量對會靈體系的影響。因此也探討了符圖圖形與曼荼羅之比較,嘗試找出符圖與宇宙力量相互之間的聯繫和平衡關係,而它所代表的是人內在核心精華的概念,也同樣是追求永恆、無限和神聖的圓滿概念。
  第五章基本是綜合上述四章所探討的幾個方向,整理後做出的結論與對將來的研究之路的期許。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