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井上靖歷史小說之研究:至『天平之甍』
研究生盧佳雯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日本語文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錦容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提出井上靖歷史小說之先行研究中,最被批評的兩點,即是否為歷史小說、及內心描寫的不足。前者藉由其他肯定派的論點,對井上靖之歷史小說給予新的定義,並採用之,綜合來說,即「井上靖真正要寫的是人而非歷史,他的歷史小說乃是在歷史背景的框架裡,描寫出人類的象徵劇,成為現代人的物語」。後者藉由作品的人物像的分析,配合「人類的象劇」、「現代人的物語」等關鍵字,重新予以定位。全文由序論、本論、結論所構成。序論旨在闡明研究動機、先行研究資料、研究範圍及方法。本論之第一章細論『漆胡樽』、『玉碗記』及『澄賢房覺書』。前兩篇作品以器物之純粹比喻至人類天真無邪的心,而『澄賢房覺書』便強調出如果人類心中保持著純粹真誠的心,就會覺得孤獨,可說是一部過渡性的作品。第二章細論『異域之人』與『僧行賀的淚』,藉由作品之人物像的考察,論其對國祖認同的動搖,但是認同的問題──我是誰?到底為何而活?為誰而活?必須到了集大成之作『天平之甍』才可窺見作者真正的意圖。第三章主論『天平之甍』。首先針對遣唐使之歷史做基本說明,藉此可看出作者總是在強調「遣唐使派遣的風險與造成無數犧牲」的用意。接著分析五個主要人物的命運,每個角色的描寫中,都發現了作者對遣唐使派遣一事所造成的犧牲感到強烈懷疑與對犧牲者的同情。最後提出,即使是完成任務的普照也不是基於強烈的愛國意識,而純粹是因為在與鑑真的交流中找到了新的認同;而鑑真決定渡日除了是為了佛法戒律,也因為受到普照等人的感動,而加深渡日的決心。總的來說,作者同情犧牲者,並肯定選擇自己個人生活方式的人,都在在展現了人道主義的關懷。結論將此研究結果做總結並省思日後之研究課題。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