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900-05 
論文名稱宋代婦女的佛教信仰:兼論士大夫觀點的詮釋與批評
研究生王平宇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一般史組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寬重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探討的對象,在於宋代信仰佛教之婦女。筆者從她們日常修行中的「持誦」與「齋戒」,以及對「佛教集會」、捐獻佈施等活動的參與,觀察婦女信仰佛教的行為。並兼論三種不同形式的「出家」,包括佛教教團中的比丘尼、「臨終出家」的婦女、以及在家中「帶髮修行」的女性。此外,文中除了探討佛教的女信徒,還涉及兩種對佛教信仰態度特殊的宋代婦女,一是將佛教信仰與道教、占卜、陰陽等各家思想雜柔的信仰形態,一是根本將佛教視為迷信,非但拒絕相信,甚至加以批判。透過對上述各種現象的討論,交織出宋代婦女信仰佛教的基本面貌。本文除了對婦女信仰的行為加以說明外,還試著從當時士大夫的觀點出發,探討男性知識分子對婦女信佛行為的意見與評價。當文中討論各種宋代婦女的信仰表現時,還同時兼論反對意見的批評角度。
  此外,筆者以墓誌資料為主,輔以其他史料,考察女信徒的信仰的契機、行為的表現,是如何被予以合理的詮釋,甚至賦予美德的功能,使之符合當時社會主流意見的期望與標準。再者,本文討論的主旨,在於女信徒的信仰行為,因此在各種詮釋手法以及批評角度中,涉及女性身份的部份,也是論文始終關心的焦點。透過本論文的研究,我們發現,就婦女信仰佛教的行為而言,不論日常修行、活動參與、出家行為、雜蹂的信仰以及批判的態度等層面,她們與男性並未存在顯著的差別。然而,就詮釋的手法與批判的角度而言,則兩性所承受的標準卻明顯的有所不同。由於女性必須擔負家務的操持,因此使得戒律的遵行可能受到影響。集會參與涉及與男性交往的界限問題,因此也屬女性行為中的敏感問題。然而另一方面,佛教中的良善教義、信徒們的慈善表現,以及甘於淡泊、不畏死亡的特質,都使得信仰佛教的婦女被刻化成具有善心與善行的人格特質。由於對婦女的信佛行為,宋人存在不同的評判標準,因此為不同目的而撰寫的資料,作者取材的內容與詮釋的手法也因而有所轉變。
  透過本文的研究,發現在宋代資料中刻畫的女信徒,一直存在兩個相互矛盾的形象。一是堅苦卓絕的修行與持戒,一是快樂活潑的參與各式佛教活動。而若要解釋造成這兩種形象的原因,則男性知識分子的詮釋手法,正是其中的關鍵。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