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102 
論文名稱《祖堂集》中的三種述補結構
研究生魏光勇 
校院名稱華南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漢語史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周日健
年度1999
地區大陸
提要  唐五代是漢語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的語法現象,確立了許多新的語法範疇。現代漢語的動態助詞系統“著”、“了”、“過”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和漸趨成熟的;現代漢語的人稱代詞系統(你、我、他)是在唐代確立的;指示代詞的二分系統(這、那)是在晚唐五代確立的;現代漢語最通用的疑問代詞“什?”的前身就是唐五代文獻裏先後出現的“是物”“是沒”“甚摩”“什摩”等;表示複數的詞尾“們”雖然始見於宋代,但唐代文獻裏已出現其前身“弭”和“偉”等[1],這些事實說明,唐五代是近代漢語形成的重要時期,而《祖堂集》是這個時期的一部以口語為基礎的重要文獻,因此,從漢語史的角度對《祖堂集》的語法進行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近代漢語形成初期的語法面貌。本文試圖以《祖堂集》為語料,描繪晚唐五代時期漢語述補結構的基本面貌,揭示這個時期述補結構的基本特點,同時,通過《祖堂集》與《世說新語》、《百喻經》的比較,探索漢語述補結構發展演變的線索,確立《祖堂集》所反映的述補結構在漢語語法發展史上承前?後的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兩部分: 一、《祖堂集》中的三種述補結構; 二、從《祖堂集》與《世說新語》、《百喻經》的比較看漢語述補結構的發展。在研究中,主要採用了定量分析法、歷史比較法,同時,輔以句型轉換、靜態描寫等方法。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