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5-04 
論文名稱中國哲學中「地」哲學的演變:兼論其環境哲學涵義
研究生莊慶信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項退結
年度82
地區台灣
提要  鑑於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的工作日形重要,本研究嘗試檢視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所含的環境哲學思想,同時與西方當代的環境哲學(含環境倫理學)比較及會通。期望藉此研究的結果,以提升國人的環境意識。國內現存的重要文獻有:黃淑慧的《現代環境觀》、趙鏡中的論文《儒家「環境倫理」思想研究》、馮滬祥的《環境倫理學》等三種。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是,綜合會通法、傅偉勳的「一般方法論的詮釋學」、沈清松的對比法而成。所探討的主要內容是,中國歷代哲學思想中的地哲學之發展。前五章分別為:地哲學的萌芽期(西周時期)、全盛期(春秋戰國)、中衰期(秦漢至唐)、復興期(宋明時期)、晚近期(清朝至民國)等五大階段;第六章略述西方當代環境哲學的三大立場,並與中國歷代的地哲學會通和對比。本研究的結果發現:(1) 古代表達地哲學的用字方面,由土字逐漸改為「地」字及天地一詞。(2) 中國地哲學的主要課題為原野義、形上義、變化義、律則義、一體義、倫理義、價值義、藝術義、樂土義、神聖義等,幾乎與西方當代環境哲學若合符節。(3) 中國人最愛的倫理(實踐)義及(與天地人物的)一體義,可說是中國地哲學或環境哲學的特色。(4) 中國哲人所提出的天地人物一體性的十七個論證中,有十一種最富說服力,可作為提高國人環境意識的最佳切入點。(5) 環境倫理應以類比義來了解,不可以單義來理解。綜言之,中國地哲學的內容及論域,可說相當於當代西方的環境哲學。
  【編者按】本文與佛教相關的章節如下:三、地哲學的中衰期──秦漢至唐朝時期。(五)東晉至唐朝時期的地哲學:1. 僧肇的地哲學;2. 天臺宗智顗的地哲學;3. 華嚴宗法藏的地哲學;4. 禪宗慧能的地哲學。 五、地哲學的晚近期──清朝至民國時期。(二)民國時期的地哲學:1. 熊十力的地哲學。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