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704-08 
論文名稱陳那《觀所緣緣論》之研究
研究生陳雁姿 
校院名稱香港 
系所名稱新亞研究所哲學組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潤生
年度86
地區香港
提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陳那《觀所緣緣論》的知識理論。首先是探索自原始佛教至唯識學時期有關「所緣緣」(認識對象)的理論發展與遺留的問題,可視為陳那造《觀所緣緣論》的撰作背景。其次,就陳那在本論中所設定感覺知識產生的兩個必要條件,來批評實在論的觀點,證明真正的知識對象是「內所緣緣」,以成立「唯識無境」的理論根據,指出存在世界是不離認知的關係而呈現者。
  繼以陳那的《集量論》來考察感覺與思維的對象,說明本論與《集量論》的理論關係及陳那對所緣緣的進一步闡釋,建立「有相唯識」的認識論,使知識的起源、形式、過程、結果、真假的判準,在理論上得到全面的整合,以見陳那在建構唯識知識論體系的意義及地位。
  最後是探索陳那的知識論對後期唯識學的啟發,護法一系順著「有相唯識」的義理而開展,終而樹立完備的知識論體系,由瞭解「境」的不同層面與「真實」的對應關係,使佛家知識論可貫通存有論與實踐論等理論層面,以探尋佛家在認識論方面的旨趣。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在哲理的層面上,而不涉及歷史考據方面的問題。哲學研究方面著重義理的演變發展及理論的分析,基本文獻依據現存漢文佛典的譯本與注疏,輔以英文及日文的資料,旨在對原著的整理及詮釋,以探求本論的自身與其歷史的意義。
  筆者在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澄清了所緣緣在佛教各時期的發展與演變的關係;二、確定本論的理念基準來自阿毗達磨的論典;三、根據現存《觀所緣緣論》的漢、藏、英譯本作出對照,以勘察其中語詞及文義在翻譯上的異同,藉以推尋本論的原義,除漢語文獻外,並徵引其他外文的參考資料;四、指出陳那本論與《集量論》的關係,以見陳那本人的思想發展及對所緣緣義的演繹;五、尋找出陳那一系如何建構完整的認知關係與形象真實論的意義。這幾方面在漢語佛教研究中仍屬較新的嘗試。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