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從校園環境的角度探討九二一地震後慈濟「希望工程」國民小學之成效研究
研究生李璧如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格理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九二一災後校園之重建,在民間積極的認養之下,293所學校有108所由民間擔負重建之工作,其中以慈濟認養災區共50所學校為最多,慈濟可以說是當中的關鍵。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為:慈濟援建學校整建之歷程、結果、其理念之實踐程度與影響性。實踐程度包含校園空間與校舍機能、新建校園的永續性、校方與慈濟雙方理念是否達成共識、理念溝通與最後之設計結果如何;而影響性包含新校園空間對實際教學有何幫助、校園與周圍空間有何互動以及如何產生對話。
  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回顧、問卷調查、訪談與實地觀察。以文獻回顧蒐集「希望工程」援建校園之相關報導、文章,瞭解校園重建過程之政府政策與校園重建相關發展理念;問卷調查慈濟主動認養「全部重建」之台中縣(市)及南投縣(市)共23所國民小學的校長、教職員;並透過訪談與實地觀察與問卷結果一併進行分析及討論。
  經過調查,慈濟在援建各校園前所提出之理念分別落實於新校園項目,在實踐程度和影響性上,如:「因地制宜」的共識表現在建築設計不一定要標準化,因地制宜反應在新校園操場存廢與整體規劃上;「健康」目標分別反應在校園生態教學環境的規劃與教室內學習角的優缺點上;「環保」目標的校園規劃反應在慈濟援建各校期間對工地、學校的資源回收作法、避免破壞老樹上;希望工程的「耐久性」反應在「安全與環保」目標的實踐上;「感恩」性校園規劃的反應在建築空間硬體建設以及靜思語教學的軟體建設上,以及慈濟無種族、無國界、珍惜地球資源的理念;「教育性」反應在生態教學環境與四方會議的規劃上;「統合性」反應在新校園校門規劃、家長接送區、教室學習角上。
  綜合而言,慈濟援建校園硬體建築要求安全與強化,軟體方面要求各具人文特色與融合個別需求。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