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佛身觀的研究:從部派佛教到初期大乘佛教
研究生陳慧心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俊威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佛身的演化與佛教史有相關連的,本文題目雖標明“從部派到初期大乘"免不了要回溯到歷史上的佛陀。因此本文依佛傳中,最為精簡的一部佛傳《過去三世因果經》作為闡述佛陀依據的版本。
  佛傳中諸多神話傳說,與婆羅門教的文化幾乎相近,因此本文採用蔣忠新編譯的《摩奴法論》作為婆羅門文化的生活背景。從兩書相對照之下,釐清神話的傳說之外;呈現釋迦牟尼佛現實人間的生活寫照。
  從佛陀入滅後,遺留下來的遺骨(遺骨舍利)、經典語錄(法身)、人格精神代表(五分法身)。佛陀不滅、法身長存,供後人憑弔。
  佛入滅後百年,佛教僧團首先分裂為兩部:上座部、大眾部。史稱根本分裂。接著僧團才一再分裂又分裂,此時佛教稱為部派佛教。
  由於各部派教義的觀點不同,部派對於佛身觀的觀點也不同,本文將以《異部宗輪論》為依據,採分析、整理、歸納部派時對於佛身觀點的異同之處。大眾部唱說的是理想的佛身──無漏的,而說一切有部唱說的是人間的佛身──有漏的。說一切有部以“法身"會通大眾部的佛身說。
  龍樹菩薩大約是西元二世紀的時代,相傳祂老人家高齡高壽,自幼博學多聞,長大後習大乘小乘佛教,最後宏揚大乘佛教。整理《大智度論》龍樹菩薩的佛身之說:以生身佛為一種示現;法身佛則是實相無相,是變化神通,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法華經》〈壽量品〉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久遠劫之前早就成佛了;我們所知道的在菩提樹下成道的佛陀,是釋迦牟尼佛現迹顯現,佛是常住不滅。
  《華嚴經》的經主毘盧遮那如來整理出三個重點:一是華藏莊嚴世界海的世主。二是如來佛身光明無際,遍一切處──無量光。三、毘盧遮那如來也是釋迦牟尼佛。
  綜合歸納初期大乘的佛身:祂是無量光、無量壽且神通變的法身佛。而時間和距離促使佛身發展更為神秘性、神聖性的主要因素。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