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5-07 
論文名稱儒道佛休閒思想研究
研究生盧美麗 
校院名稱香港能仁書院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定雄葉龍
年度84
地區香港
提要  本文係以研究儒、道、佛三家休閒思想之相同點和相異處以及三家對於近代休閒活動之影響為目的,並以歷史研究為方法。研究結果:
  一、儒家著重射、御,主張走向自然山水;道家著重吐故納新、攀岩引體,推崇走向山林湖泊;佛家則推崇禪定,強調回到有水和乾淨空氣的大自然裡。
  二、儒家著重盡善、盡美,推崇安貧樂道,認為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主張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強調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道家主張柔弱勝剛強,強調返嬰,著重致虛極、守靜篤,談養神、主虛靜,推崇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佛家則推崇中道生活,著重緣起之法,主張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強調戒、定、慧。
  三、儒家的四書、五經雖以「靜」馳名,然六藝則以「動」為重,國人崇文忘武,以休息為時尚,視運動為落伍,實源於對於儒家思想尤其是對於「六藝」的誤解,因之,我們所強調的應非靜態的「休閒活動」,而是動態的「休閒運動」。道家強調道性柔弱、柔弱勝剛強,因之,休閒不是要贏,休閒不是挑戰別人,而是向自我挑戰,可贏而不贏是人生最大享受。此外,佛家的每一條戒律都是為了幫助弟子身心的健康和快樂而制定的,然而,眾多佛教徒為了要解脫輪迴的苦海而進入虛無、空化、涅槃、寂滅境界、捨今生寄望來生,遂有遁世思想,那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事實上,真正的生活應是此世的生活,來生只是半個生命,因之,我們應謹記:「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世度此身」。
  建議:
  一、儒家與西方的理想主義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現實主義學派的比較宜進一步研究。
  二、佛教與基督教、天主教的比較宜繼續研究。
  三、道家與西方盧梭的自然主義學派必須加以比較宜進一步探討。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