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701-06 
論文名稱龍樹菩薩《中論》八不思想探究
研究生陳學仁 
校院名稱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錦鋐
年度87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主旨在於論述中觀學最重要著作《中論》的「八不」思想,為龍樹菩薩論證《般若經》空義一切存在形式的總綱領,並從《中論》二十七品(章)所闡揚的空義,來考察「八不」思想否定的對象與論證的意義,俾利於理解龍樹菩薩《中論》「八不」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及其所對應的時代意義與省思。
  本文除第一章緒論外,自第二章起正式討論《中論》的作者,龍樹菩薩生平及其造論的因緣。透過佛教歷史思想的發展來觀察,筆者可以從龍樹菩薩所處的時代背景,了解《中論》激烈批判的因素與般若思想的傳承,其徹底否定自性見,論證一切法空的思想,則是大乘初期《般若經》一切法空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中論》「八不」思想確是論證《般若經》的空義,以破一切法有自性為其根本旨趣。最後約略概述《中論》二十七品的全部內容,綜觀「八不」思想論證空義的中道內容與精神。
  第三章則討論《中論》「八不」思想的組織。首先從「皈敬偈」提出「八不」否定,為《中論》總破一切法有自性的大綱。而此「八不」思想組織所以能成立的前提,必先討論緣起與性空為「八不」思想的否定基礎。並由此「八不」的雙面否定,導出不落於二邊極端對待的中道義;即使作為真理的空義,亦是不能視為最後的究竟。所以,「八不」的究極意義,即是論證一切法無所得的中道。最後進一步推論空、假、中「三是偈」形成「八不」思想的建構,並由此意義看二諦的內涵與關係,以及附帶討論從二諦延伸至三諦的問題。
  第四章為「八不」思想不同論證的形式與內容的探討。從《中論》二十七品中,龍樹菩薩一貫論證的基本形態是歸謬論證法,而不同邏輯論證的形式則是此歸謬論證法上的技術運用與發揮,其主要目的是論證一切法無自性故空的真理。從有自性預設的立場,結果產生種種的困難,最後不得不歸結於緣起性空的立場,如此世間事物才能存在的事實。歸謬論證法即是以緣起性空為基礎,方能建立各種不同形式的邏輯論證。了解龍樹菩薩在邏輯論證上的否定意義,則有助於理解《中論》「八不」思想的中道內容。由此論證的意義上,分別討論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八個世間相對的概念。
  第五章為全文總結。討論「八不」思想所展現的終極論證,即是雙邊否定所呈顯的實踐意義,也就是從正觀空義論證「一切法得成」的積極意義,進而說明此空義的終極否定,即是「空亦復空」的中道(無住)境界。再者,就中道不執著邊見的態度與精神而言,「八不」所展現的另一層積極意義,即是「善滅諸戲論」,給予時代意義的省思空間,讓吾人深刻體會自性執所產生的一切戲論,對整個世界人類帶來嚴重的禍害,其影響是至為深遠的。人生無處不充滿戲論,因戲論而產生的迷惑,相對地也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其間的因果關係,頗值得吾人深思警惕。從這點看龍樹菩薩的寂滅一切戲論,應更能體會其在宗教上的救贖意義。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