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901 
論文名稱臺北市轄內傳統廟宇建築裝飾及變遷之研究
研究生林怡君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天佑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臺灣早期是一個移民社會,宗教信仰隨移民渡海來臺。在移民者開臺拓墾的過程中,宗教信仰是他們拓殖新家園時的心靈寄託,因此廟宇建築在當時的移民社會中具有著精神慰藉的功能;因此廟宇建築在當時的移民社會裡,其地位及重要性是其他建築所無法相比的,直至今日亦是如此。
  廟宇建築在早期社會中是一重要的精神文化,是百姓日常生活作息及舉行宗教祭祀的場所之一;因此當時教育風氣不普及的情況下,廟宇建築具有教化民心的角色,並兼具著驅邪止煞、祈福的功能,因此廟宇建築為了滿足百姓心靈上獲得安定與對未來寄望的實現,相對的,自然必須從空間上、構造上、崇拜的器物上充滿各種符號,以因應崇祭的需求,這些符號所呈現的表徵型態往往發展成精緻的建築裝飾,而塑造出特殊的文化型態現象。
  臺灣廟宇建築發展過程,從清代時期的移民拓墾開發,到日據時期受異族統治,以至光復初期因經濟蕭條對於廟宇或宗教活動的沈潛,乃至六十年代初期因經濟起飛開始對民間信仰與宗教活動的重視,廟宇建築發展過程中一直深受社會環境轉變影響,不論是裝飾的材料、手法、題材或匠師的營造技術,都受到當時社會文化現象及經濟發展所影響,因此本研究即以廟宇建築裝飾的變遷為研究的重點,探討在不同時間下,社會型態轉變及經濟發展轉變對廟宇建築裝飾產生的影響,作為本研究的主要架構。
  本研究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相關文獻探討:回顧相關文獻、研究及刊物,就其內容加以分析整理歸納,藉以作為本研究之基礎及基本架構。
  二、傳統廟宇裝飾的本質:探討臺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部位、手法、材料及運用題材作為基本研究,進而了解裝飾的本質。
  三、臺北市廟宇發展分期:本研究範圍為臺北市之廟宇建築,因而本研究首先對臺市廟宇建築發展作一瞭解,並於加以分期,在每一時其中選擇較具代表性之廟宇建築裝飾變遷之探討的對象。
  四、探討廟宇裝飾變遷的原因:根據基本調查對每一時期廟宇建築裝飾的資料整理、分析及歸納,並將其分析結果分類並加以比較,進而探討調查裝飾變遷的原因。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