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韋伯與現代基督徒天職觀之比較:以臺灣兩個基督教團體為例
研究生陳中玉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洪鎌德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16世紀以來,一群新教徒(Protestants )建立了路德宗(Lutheranism )與喀爾宗(Reformed Calvinism)並且相繼出現在歐洲。這些新教派們的信仰與生活隨著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致於工業革命而有了改變,他們殷勤的工作,並將他們的職業、工作視為上帝所給予的「天職」及「呼召」。並且履行他們的呼召,這群新教徒將他們的「天職」努力實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隨著工業革命,他們改進(良)其產品和再投資。當時他們賺了許多的錢,但是卻沒有過著奢侈和揮霍的生活。社會學家瑪克士‧韋伯認為這些新教徒的行為,從外在看來「理性的」行為,但是若從他們內在思想看來卻是「非理性的」,這些新教徒將他們的這些成就歸諸「上帝的榮耀」。並且瑪克士‧韋伯稱這些新教徒之行為為「新教倫理」。
  韋伯指出:資本主義的興起與新教主義有其相當之關聯性。綜觀浸潤在資本主義體制之下,經濟達到富裕的台灣社會,我們不禁要問一下,台灣新教徒將如何面臨現代之消費主義與資本主義呢?他們怎樣看待「天職」與「呼召」呢?「新教倫理」在基督徒心目中仍然可行遵行嗎?
  筆者針對此等問題,依據韋伯所研究之「天職觀」整理出六個天職的面向,來對照當前台灣基督徒之「天職觀」:
  第一、倫理在理論與實踐的面向;
  第二、入世制慾(inner-worldly asceticism);
  第三、基督教教義與呼召;
  第四、基督教之「末世觀」與其「緊張性」;
  第五、資本主義精神、生活與工作觀、金錢觀;
  第六、資本主義精神之矛盾與挑戰。
  本文除討論韋伯的天職觀之外,也以台灣兩個基督徒團體---財團法人禧年經濟倫理文教基金會與國際全備福音從業人員團契,簡稱全福會(FGBMFI)---的天職觀為例,說明處於工商業發展、資訊經濟領先的後資本主義時代,現代台灣人對天職觀所抱持的看法及其對勞動、工作與生活、信仰之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