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604 
論文名稱《維摩詰經》不二法門思想及其對《壇經》思想的影響
研究生金堯炫(靜岩) 
校院名稱北京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宗教學專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樓宇烈
年度2000
地區大陸
提要  在中國佛教史上,《壇經》是影響最大的禪門經典之一。一般認為,它的思想淵源于《金剛經》的般若思想或者《涅槃經》的佛性思想。但是,筆者認為,不僅如此,並且《壇經》思想還源於《維摩詰經》將「般若性空」和「如來種」(早期佛性思想的一種)思想融合起來,宣揚「人性本淨」、「煩惱即是菩提」的「不二法門」思想。《維摩詰經》的核心思想是「不二法門」。所謂「不二」,就是取消對立,從性空上泯滅一切差別。此經根據不二精神,提出「心淨則國土淨」和「即煩惱是菩提」的說法,並在此基礎上,宣揚了現實淨土思想,即「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不斷煩惱而入涅槃」的「世間與出世間不二」解脫法門。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乘佛教的世俗化現象,同時打破了出家和在家的界限。《維摩詰經》不僅論證世間也符合出世間的道理,還提出出世間甚至不能脫離世間而存在。《壇經》繼承和發展了《維摩詰經》的這種不二法門思想。
  「不二」法門是慧能的核心思想。因為,按照《壇經》的內容,慧能講法時,大體上都是以「不二」法門作為中心思想。從具體思想來講,《壇經》法門可分為「人性本淨」、「心中求佛」、「頓悟成佛」、「不二法門」等。這前三點也都可看成廣義的不二法門精神的體現和表現。《壇經》是先主張要證得常清淨的「佛性」,然後提出「無住為本」說來說明「佛性」不是絕對的、永恒不滅的實體,「佛性」就是對「念」之「體」的相對說法。最後,慧能宣揚人的心性本來清淨,在此「人性本淨」狀態下,沒有「眾生」與「佛」,「僧」與「俗」,「煩惱」與「菩提」等差別相,這就是無所分別而平等一如的「不二法門」境界。本論文主要討論如下問題:第一編、首先說明《維摩詰經》的產生與流傳。其次說明《維摩詰經》的心淨思想。然後闡明《維摩詰經》的「不二法門」,其中主要論述在性空上沒有「在家」和「出家」區別的「世間與出世間不二」思想。最後,解釋《維摩詰經》的經文結構、漢譯和闡釋等方面的內容。第二編、首先從《壇經》思想形成之背景說明《壇經》與《維摩詰經》的相關性。其次,論述《維摩詰經》不二法門思想對《壇經》思想的影響。具體分四個章節對其相關性進行論述:第一,本性清淨,染淨不二。第二,自性是佛,心淨土淨。第三,不離世間覺,世出世不二。第四,三十六對法,三十二對不二。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