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兩《唐書》書法暨筆法比較研究:兼論《新唐書》闢佛刪史
研究生郝至祥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時銘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俱成,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時代。就治史言,不僅官修制度日趨完備,各種史料編纂之也不遺餘力,如編修前代史有《梁史》、《隋史》、《陳史》、《南史》的完成,當朝實錄、國史的編寫通常也持續進行,由於安史之亂、黃巢之禍,使唐朝官史殘缺散佚,至後晉修《舊唐書》(以下或簡稱為《舊書》)時,所能參考的史料極為有限,故宋人譏其「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因而有新史的編纂需求。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修《新唐書》既成,《舊書》便揚棄不用。
  由於戰亂與唐晚期皇帝不上朝的慣例,至後晉以後僅存九朝實錄與柳芳國史。從客觀因素上,兩《唐書》皆面臨官方史料不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從民間的史料筆記找尋資料。所以《新唐書》不僅引用筆記小說,《舊唐書》亦如此,僅史料筆記的數量上不及《新書》豐富。
  兩書的史學思想,主要強調歐陽修繼承啖助解經之學,使慶曆學風為之一變。歐公《春秋》學不僅有〈辯左氏〉、〈春秋三論〉〈春秋或問〉、〈石鷁論〉等論著,同時也滲入史學領域,《新五代史》,《新唐書》皆可見承襲《春秋》的影響。
  宋代文治大興,而官方修史也有可觀的成績,如正史中的《五代史記》、《新唐書》,實錄與《唐會要》、《五代會要》,及編年體《資治通鑑》等。不僅數量的增長,同時是質量的提升。另外,編修官由他職兼領則是另一個宋代修史的現象。
  兩《唐書》撰修仍取決於史料豐富與否。對史料的考量便影響兩書編寫的原則與態度。故《舊唐書》被宋人譏為「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即是史料不足的結果。而後人論歐宋之失為「事增文省」,亦是史料豐富後的編纂態度。
  《舊唐書》本紀多據唐實錄國史,因此前後繁簡不均,唐初五朝史多出吳兢、韋述等人之手,筆削嚴謹,故舊紀睿宗以前,大抵簡而有法;中葉以後,實錄撰修者,如柳芳、令狐繐等,雖非史才,但敘事完備,其後玄宗、肅宗、代宗以後,其文日繁,穆宗長慶以後,本紀則詩話、書序、婚狀、獄詞委悉具書,語多支蔓。宣宗、懿宗以後,既無實錄可稽,史官采訪,意在多求,故抵誤繁滋之處甚多,亦可見撰修上的疏略。
  歐陽修自言本紀書法,一以《春秋》為本。章太炎謂《新唐書》書法謹嚴,尤出遷固之上。《新唐書》本紀書法,大抵以此為例。其他如日食星變等災異,新書載之於本紀,詳其占於志,而不復考其驗,其法亦與前史不同 。蓋歐陽修重人事,以為天道悠遠,非諄諄以諭人,君子見其變,則知天之所以譴告我者,自盡其修省恐懼之實而已。故《新唐書》本紀、志、表與列傳成書時間不同,但紀志列傳互有詳略,各有體例,故未可割裂而觀。本文擬從改元書法、朔日書法、籍里書法、「殺」字書法、論贊書法及避諱書法進行討論。
  《舊唐書》凡穆宗以前簡而有法,長慶以後雜有其他體裁故語多支蔓,固屬事實(見本文頁8)。但《舊書》自有佳處未可輕言者,如本紀略陳其事,其事詳見於列傳。《舊書》如龐勛之亂、黃巢之亂,李茂貞、王行瑜等之劫遷,朱溫之纂弒,即於本紀詳之,不待翻閱各傳,已一覽瞭明。遷、固即有此體,惟本紀摘事目,其餘列傳稍略。《舊書》簡淨則為張昭遠、賈緯等精於史學,雖有漏缺,但仍補綴完善,可見文字之老。
  就《新唐書》而言,不僅歐陽修為文壇巨擘,宋祁亦為當代名家。故《新書》有許多文學特色,如宋祁傳列傳,刻意文辭華采,對《舊書》各傳,無不竄改,惟古法是求,以追三代。但過求簡雅,反令文字晦澀者甚多。再如宋祁喜古文而鄙四六,凡遇詔令奏議有四六者,必改為古文。上述特色皆反映一代文風,而有長短之處。故兩書筆法各有所長,茲見於後。
  東漢末年,佛教東傳中土,至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不僅典章粲然大備,而且已完全中國化,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堪稱佛教在中國發展的一極盛時期。但兩《唐書》對佛教的記載卻比例懸殊。原因是《舊唐書》記載而《新唐書》刪除者甚多,其刪除者又非去蕪存菁之必須,如高僧事蹟、佛教文物或在敘述上予以淡化。歐陽文忠公乃史學大家,一代宗師,何以發生此一刪史之非常現象,有令人不忍言者?爰以《春秋》責於賢者之義,闢專章探討,藉明究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