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003-13 
論文名稱慈濟社區志工的發展及其意涵:以嘉義慈濟組織為例
研究生邱定彬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張震東
年度89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慈濟功德會自從民國85年年底以來,在證嚴法師的倡導之下,開始了一連串組織的重整與變革。變革的過程,主要是將各地的委員組織,重新依照社區編組。再以各個社區的委員組,負責每個社區的慈濟會務工作。而整個組織變革的過程,慈濟稱為「社區志工」的推廣。
  本研究的主軸,就是在探討「社區志工」對慈濟帶來的衝擊、影響與長遠效應。研究主要採取參與觀察的質性研究取向,以嘉義地區慈濟組織作為長期參與觀察的對象。
  本研究發現,慈濟的組織運作因為三十年來的歷史發展,呈現龐大而複雜的體系。從最早宗教社群特質的「委員-會員體系」、再到因為跨足醫療、教育等現代社會服務事業所形成的「現代事業組織」、為了統整全國的會務而設立的「志業中心」、為了運作各地會務的「功能組織」以及吸納各種族群的「次文化族群志工團體」。每一個部門團體在慈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及形成其特有的組織運作模式。
  慈濟地方組織主要是由慈濟委員所組成,包括維繫會員的「委員組」以及運作各種會務的「功能組」。而各地慈濟會務的運作,受到各地委員的特質、地方區位條件等因素影響,形成不同的組織生態。然而,慈濟發展的擴散學習效應,使各地慈濟組織的組成與功能有非常高的一致性。
  本研究發現,慈濟「社區志工」的推展,是要求慈濟各地的委員組依照地緣社區重組,並且在社區委員組當中形成功能分工,負責社區內的慈濟會務,以及進一步的推展社區內的志工服務。
  「社區志工」的推展對慈濟是一種重大的變革。慈濟委員必須適應新的組織成員人際關係,過往大多主要只在募款的慈濟委員,現今必須開始投入各種服務與活動的舉辦。另外,組織資源的分佈存在城鄉差距,「社區志工」的推動使得各地人力調度上困難。這些現象導致部分慈濟成員對於「社區志工」的意義存疑,甚至一度出現傳統會員流失的情形。
  本研究也發現,慈濟的組織文化本身,具有某些轉化問題的機制。慈濟本身豐富的社會成本,也幫助面對「社區志工」帶來的衝擊。
  在一定程度的克服衝擊與困境以後,隨著「社區志工」的推展,各地形成了具有地緣社區認同的慈濟組織。慈濟的發展也因此更多元豐富,更多非傳統慈濟會員的社區民眾加入慈濟。而組織的各種運作,也因此更加的靈活。參與慈濟不必再以長期捐款為基礎,可以在居住的社區裡,自由的依照個人的興趣與認同程度,參與慈濟的「社區志工」。
  本研究發現,「社區志工」的發展,內涵著許多重要的意義。慈濟的發展因為「社區志工」,走向更多元、更深入臺灣社會的方向。慈濟本身各地組織的運作,也因此更能靈活的由各地慈濟組織代理人形成決策。而各地的慈濟組織,因為地緣關係的認同,可已有比以往更有效率的動員,更緊密的內聚網絡。另外,「社區志工」的推展,同時也使慈濟成員參與慈濟的行為,面臨更直接、更生活實踐的情境。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