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豐子愷繪畫藝術之研究
研究生邱士珍 
校院名稱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冬富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豐子愷使用傳統中國畫具,來描繪出現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點滴,開啟中國式漫畫之先河,除此之外,對於繪畫藝術及教育之理念其亦有一套見解。因此,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藝術社會學研究法及風格造型分析法針對其繪畫藝術作一探討,今以研究目的來歸結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繪畫藝術形成的背景:豐子愷就讀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教於李叔同後,便立志投身於藝術。並至日本作為期十個月的遊學,此期間因感動於竹久夢二之畫作,而奠定其走上漫畫藝術之路。
  二、繪畫創作理念:在繪畫藝術方面,豐氏認為其要與生活相關聯,並且不具有實際之效用,方才是純正之繪畫藝術;而藝術家除了具備巧妙的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中西繪畫方面,豐氏認為中國畫較主觀、寫意,西洋畫則較客觀、寫實;而因為認為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並具有象徵性、文學性,最符合其作畫原則,因此豐氏在此領域著墨最多,成就也最高。
  三、繪畫風格:大約可分成三個時期:早期是從1918至1937年,此時期是豐子愷漫畫風格的奠基及發展時期,他模仿多位畫家,進而發展出自己的繪畫風格:題材生活化、筆法中國化以及構圖西洋化。中期是從1937至1949年,因見識到崇山峻嶺之美,使其畫風由以人物為主的小幅單色簡筆漫畫轉變成以山水為主的大幅彩色繁筆圖畫。而晚期是從1949至1975年,因迫於政治因素,豐氏此時期的作品題材大都轉為歌頌共產政策。
  四、繪畫教育理念:豐子愷認為應當注重外在技巧及內在精神兩大部分,外在技巧之訓練包含有:須耐勞苦、從木炭寫生入手、以油畫為目的及磨練眼光等;而內在精神之涵養著重在:培養感興之能力、注重品格修養和注重藝術精神之應用等。除此之外,他對於不同年齡層亦有不同的教學法,他認為兒童的繪畫教育應首重在啟發性,並能將此種美的心靈運用在其生活上;而青年的繪畫教育要相應於青年的生活體驗,方才有教育的意義。
  五、綜論豐子愷一生之繪畫及教育之成就與貢獻,可歸納為如下四點:
  (一)開中國漫畫藝術之先河
  豐子愷於1924年發表畫作在《我們的七月》中時,已冠上「漫畫」二字,此是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使用這一名稱的。而豐氏的漫畫融合中國的筆法及西洋的構圖,並以生活為題材,創造了風格獨特的豐氏漫畫,並為中國式漫畫開啟先河。
  (二)水墨生活化的觀念引導者
  藝術應和生活相關連,一直是豐氏的理念。他幾乎皆以現代人事物為繪畫主體,即使以古詩詞為題,仍是以現代相入畫;而其所繪山水,亦是現代之景物。因此,雖然使用的是文房四寶,但是豐氏完全以生活為題材的畫風,可說是水墨生活化的觀念引導者。
  (三)翻譯及著述大量藝術書籍,對我國藝術之發展貢獻卓著
  豐子愷認為書籍對於修練學問有著相當程度的助益,因此,他非常著力於藝術方面的著作。除了闡述自身對藝術的觀感,更翻譯了許多外國的藝術理論,影響、改變了當時的中小學圖畫教學,並開拓了國內藝術家的眼界,對於我國的藝術界有著前導性的影響。
  (四)開放式的藝術教育理念,為現代藝術教育之先驅
  豐子愷翻譯了許多外國的藝術教育法,並編寫了許多藝術教育的講義,而其繪畫教育理念亦呼應當時的社會脈動。除此之外,其另有一套獨特的繪畫教育理念,可說就是今日所倡導的開放式教育。除此之外,他認為藝術教育應該融入一切各科中,才能使得人們具有美的思想及情感,而這才是藝術教育的終極目標。
  豐子愷是一位好學不倦的藝術家,勠力於各種藝術之研究,並從事藝術書籍的著述及翻譯,引進外國的藝術思想,對我國的藝術及美術教育貢獻卓著。或許豐子愷的藝術創作並不是最頂尖的,但是他畢生勤奮、不稍懈怠的好學精神,使其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藝術理念,而成為現代藝術觀念的引導者。凡此種種,實值得作為我們師法的對象。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