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6-18 
論文名稱摩爾夫人於佛斯特印度之旅之經歷:探討東方(禪學)及西方(虛無)之思想
研究生盧良媛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外國語文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那安杰
年度77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斯特於其作品印度之旅中,將其對人生的看法透過摩爾太太的經驗表達出來。他是基於東方哲學精神與理念作為透視此世界的跳板,因為東方的宗教──尤以禪學方面,著重教導人們藉著「直覺」和「無為」之精神,來啟示自我本性的一門藝術,佛斯特要求人們以自我的天性去面對人生,而無需借助外在的理論、教條、法規等去體驗人生。此種意境正符合禪師們教導其子弟解決生活困厄時,應靠個人直接面對其經驗之事實來解決,而非靠書本。
  故事是從摩爾老太太與其未來的媳婦愛德拉到印度旅遊開始。摩爾太太只為了來安排她媳婦與其子朗尼之婚姻而來印度。然而印度之旅卻成了她精神上的解脫。面對印度多種文化,她對以往的信仰發生了動搖。而愛德拉也在此行中警覺到自己並非深愛朗尼。面對黝黑的馬拉巴洞穴,她否定了自我中心的功利思想。以上兩人的豁然領悟,就是她們心靈的深處觸發了「禪機」。佛斯特以否定的技巧來闡述摩爾太太的經驗之旅,並故意佈置了這麼一個空間來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因而也引起了批評家們爭論焦點。此篇論文之目的是想表示摩爾太太印度之旅,其所經歷的一切接近東方人的「禪機」,而非有些評論家所云的「虛無」主義。
  在研究禪學方面,我們蒙受鈴木大佐及正男阿部的思想;在探討東西方對「否定」的不同見解時;我們引用弗朗尼、彌斯特律等的見解。我們深信有些評論家誤解摩爾太太之經驗之旅是因為他們將禪宗之「涅盤」誤解為西方之「虛無」。在印證過程中,禪學的確具有透澈精闢的人生觀。
  所以我們檢視此兩種不同的觀念於印度之旅時,發現佛斯特隱藏於作品之後的一股暗流,即是:人類需要一顆「成熟之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路歷程中,去達到一個完整的人生,必需是靠自己心靈領悟而非藉由外物。須由非理性而非純理性,非邏輯性而非純邏輯。若我們能自然完整的培養靈性的發展如同摩爾太太般,則世界上萬物將了然於胸壑中,如此,世界再也沒有偏見、誤解或孤寂了。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