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35 
論文名稱另類社會運動:一貫道的聖凡兼修渡人成全
研究生楊弘任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李丁讚謝國雄
年度86
地區台灣
提要  一貫道的信仰風潮已是當代臺灣社會的重要集體現象之一,本研究嘗試以社會運動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集體現象。不過,我所採取的觀點並不是將一貫道視為既有社會運動的一個新議題;我認為應該以「另類社會運動」的概念來分析她。這牽涉到兩方面的意義:其一,就生存在一九八○年代臺灣社會的人們而言,他們其實是同時面臨成為社運人(如參與環境、勞工、婦女等運動)或修行人(如慈濟、法鼓山、一貫道等教團)的選擇,而且,社運與修行分別依「解放觀」與「解脫觀」對當時臺灣社會的病癥提出特定的診斷──換句話說,忽視另者而談任何一者,都會使當時行動者或社會中存在的精彩張力無以凸顯,除非藉由「社會運動」這一概念,否則就難以讓這二者有細緻對話的機會。其二,一貫道的社會改造觀相當不同於既有社運,她注重的是「人心」(人的整體習性)的改造,採取「溝通成全」的行動方式,在人們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之中緩緩的相互成全──相較於制度取向、效率取向、單一面向、衝突觀的既有社會運動,一貫道的確構成概念上的「另類」。另則,在進入另類社運的探討之前,我先以「宗教改革」的意義來分析一貫道。這項改革的意義是對臺灣社會的最大文化遺產──「民間信仰」──而言的:一貫道萃取儒釋道三教根本精神,在教義、儀式與體證的交相作用下,貫徹出一種「道不是教」的特殊宗教風格,藉由「儀式化」與「去儀式化」的辯證,既掌握了「儀式」引人入勝的特質,得以引領人們走進道場慢慢改變習性,而又不致因為過度的儀式氛圍而使道場陷入巫術化或功利化的境地。此外,一貫道也有效鼓舞道親們到處渡人求道、開設家庭佛堂,這也使得她的影響力不斷延伸。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