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寶性論》如來藏思想之研究
研究生廖雅慧 
校院名稱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熊琬博士蘇子敬博士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寶性論》(Ratnag.travibhāga Mahāyān.ttaratantra śāstra)是大乘佛教中闡述如來藏 (tathāgata-garbha) 思想的重要論典,與《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為如來藏思想的「三經一論」,是一本集大成的論典。對於難以言喻的如來藏,《寶性論》給予多種面向的詮解,主要在於直接肯定眾生皆有如來藏,具備成佛的本質,本論文即由《寶性論》如來藏思想的研究,以佛性(buddha-dhātu)隱顯問題之探討為中心,探討眾生雖具有如來藏,卻因客塵染垢遮蔽而隱藏,藉由無明障垢的去除,最終朗現佛的領域,了知隱藏的時候是眾生、顯現的時候是佛陀,生佛不二,僅有隱顯之別,如此才能夠覓得自家寶藏。
  首先,說明有關《寶性論》的外緣問題,包含其名義、作者、內容架構之考定等,並對本論文核心之「如來藏思想」的淵源與進程,建立基礎的瞭解,直陳《寶性論》在如來藏思想中的地位,以作為本論文開展的背景,才能對其思想義理作深入的發掘與梳理。
  其次,分析眾生具有如來藏的三個意義,以及四種對治障礙的能淨因,清淨障礙後,能夠得到淨、我、樂、常的法身四波羅蜜多果,並且闡述顯現如虛空與日輪般的自性清淨,與斷除所知障與煩惱障後的離垢清淨,可証得全然清淨的菩提佛果,此是眾生具如來藏所隱的特質,証悟成佛的本質
  復次,由眾生皆具如來藏之自性,卻因被無明煩惱所遮障而無法證悟佛性,這樣的狀態可分為凡夫位、聖人菩薩位、佛位三分位,呈現出不清淨、部分清淨、圓滿清淨的三個階段,以九種譬喻比喻在如來藏有所遮障的情況下仍終可清淨,顯現出原本清淨的自性。
  最後,論及全然的証悟如來藏,可藉由佛身論說明,以三身說或二身說闡釋佛陀的果德。其中,可分為功德與事業兩大部分,功德乃言說佛身所具有的自利利他力量,事業則顯發佛陀利眾的任運不間斷,而此要說明的不只是開顯如來藏的可能性,而是闡明証悟之後所展現的不可思議境界。
  以佛性隱顯統攝《寶性論》的內容,由自性的染淨探究如來藏的思想,以及所延展的種種層次,在了解如來藏思想之後,能夠貞定究竟的歸依處,歸依內在本具的本初善,透過修行實踐的活動可將無明染垢的遮障淨除,如來藏有如佛日當空出雲聚,破除烏雲般無明煩惱的遮蔽,無限的光明普照大地,佛的境界全然朗現。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