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8-58 
論文名稱宗祠於府城變遷中再發展之定位探討:以全臺吳氏大宗祠為例
研究生蘇博威 
校院名稱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計劃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秋月
年度89
地區台灣
提要  「臺灣傳統民居的發展背景,不以實質性的機能為考量條件,而以家庭、宗教與社會的觀念構築,其重點在於對神明、對祖先及對長幼的空間層次關係。」表現出來的,就是宗祠佔了整個居住空間中最重要的位置。
  本研究在時間上由清代至今,主要是對府城地區同宗族聚落社會結構(人口遷徙、聚集機能、土地利用)及空間結構(居住形態、市街形成、祭祀圈)作一個案論述,於不同時間斷面,探討影響府城各形態宗祠內外的誘因,並透過實際田野調查與文獻回顧,將日常生活的建築空間做為研究單元,進而探討宗祠、遷徙、聚居形態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為論述同宗族聚落從移民遷徙、社會變遷、土地政策等角度,分析比較各時期生活行為之間的差異性;再從聚落的宗祠形態及空間組織等實質環境,作為分析聚居空間的基礎資料,並定位出宗祠再發展的研究流程。
  在方法上將時間軸的縱斷面做為組織架構,配合早期戶口、地政資料,探討遷徙的過程和信仰背景;再以空間的橫斷面為輔,了解各時期宗祠代表的社會地位與空間規劃,顯現出宗祠於遷臺、定居、生活的社會化功能。
  經由研究區中所得之聚居空間,比較從傳統的祠堂、家廟等宗祠形式,因為生活空間的擴大,使宗祠不得不隨著外界潮流調整自己(時間的因素);及土地私有化現象模糊了原有祠堂、家廟等聚落資源的所有權(空間的因素),反映出宗祠於聚居空間組織上的變化。
  本研究依實質環境調查,最後歸納出宗祠再發展定位目標如下:
  一、民眾參與的意願程度,牽涉到對血緣及宗親觀念的突破。
  二、結合公共設施的配合,成為跨血緣後的新社區中心。
  三、私人權益的保障,以容積移轉或權利變換的方式,確保執行的成效。
  四、日常的維護管理機關,理清宗親會與派下員的權屬關係,減少土地糾紛。
  五、共同意識的轉化,從同姓的血緣集村,到具有共同意念而為了目標努力的一群人。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