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的「菩薩十地」呈現的修道歷程
研究生陳秀真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耀明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主要論陳《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的「菩薩十地」所透顯適宜根機的修學設計,並揭示菩薩地的四項修學指導原則有其一席之地,以及兼論《解深密經》和《華嚴經》的菩薩初地,來導向研究目標乃凸顯菩薩修學《大般若經》的「菩薩十地」臨近佛地的學習過程。簡言之,菩薩必須踐履「菩薩十地」中的六種波羅蜜多和一切菩提分法,才能獲得如同《華嚴經.十地品》開顯出來的豐碩果實。
  整理有關《大般若經》的「菩薩十地」的修學理路和義趣,與學界的見解有所不同,他們認為《大般若經》的十地是三乘共地,異於《華嚴經》的「菩薩十地」。《大般若經》並存共三乘的十地和不共的菩薩十地二種,倘若未從經文內在的意涵進行理解,很難掌握二種十地之間的修學關聯,並且很有可能走向叉路,形成不適當的認知。又,菩薩依據道相智證入菩薩的正性離生,係達到菩薩初地,抑或直達第八不退轉地,皆是學界關注的課題。透過學界對於經義的各種質疑,顯示出十地修學法門的研究重要,這些相關課題都是本研究將予以處理的。底下,略述本文討論的重點。
  以五個章次,來帶出「菩薩十地」呈現的修道歷程。這五個章節如下:第一章緒論,成為不可或缺的導覽。第二章檢視文獻和學術研究成果,提供讀者快速瀏覽有關「菩薩十地」的學術研究情形。第三章《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的「菩薩地」,奠定「菩薩地」有三種修成佛地的軸線,包括:菩薩四階位、三乘十地、與菩薩十地三種軸線。第四章〈《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的「菩薩十地」所透顯適宜根機的修學設計:兼論《解深密經》和《華嚴經》的菩薩初地〉,這章是本文的重要論述所在,分以四個面向:1.「菩薩十地」接合大乘與二乘為佛乘的方便施設,2.「菩薩十地」的修學要項,3.大乘與二乘的分際與連貫,4.運用六個課題來對照《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和《華嚴經》的菩薩初地,以建構出三部典籍各自特重的面向所在。第五章結論與展望,將《大般若經.第二會.修治地品》的「菩薩十地」在修道歷程所顯發的各個側面予以顯露出來,譬如:菩薩四階位彼此的關係,二類十地的修學互動,《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和《華嚴經》的菩薩初地三者有何修學關聯,這些側面構成本研究的論述不會流於空泛而言之有物,以定位《大般若經.第二會》的「菩薩十地」,是站在修道歷程的因地行持。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