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2-07 
論文名稱佛教輪迴觀念與中國社會「生之肯定思想」相對成義並交互影響之研究
研究生陳正大 
校院名稱香港 
系所名稱新亞研究所史學組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夢冊
年度79
地區香港
提要  輪迴觀念源於印度婆羅門教,為印度文化中最重要的課題,印度學人基於此一觀念,開展了他們對生命的最高追求。佛教崛起於婆羅門腐朽衰頹之際,並對婆羅門的思想進行了批判和反省。然對輪迴觀念並無摒棄,只是將婆羅門的真我輪迴觀念作出修正,提出一個去除「我執」,標舉「無我」的輪迴觀念。因佛教認為婆羅門墮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婆羅門僧侶們個人的私慾所致,又基於佛教對宇宙世界的認識是緣起的、是無常的,所以提出了破我所、我慢的「無我」的主張。
  本文並不是為研究印度或佛教的輪迴觀念而作的,而是有見於輪迴乃可以作為一種淨化人生的手段,可使每一個人均有機會達致人生最高境界。佛教中輪迴與涅槃乃一相對的觀念,涅槃是佛教最高的境界,而正因有輪迴的苦迫,故促使人對生命作出昇進和淨化,最後得涅槃解脫。當佛教入傳中國後,這種人生終極目標的追求,對中國社會的思想必會造成影響,而本文正要探討輪迴這一個基本觀念入傳中國後,是否一如在印度一樣成為文化的根本動力,抑或另有所成。
  如所周知,佛教傳入中國時適逢中國思想學術在失落迷惘的時代,這對佛教能成功入傳給予上佳的機會,然而中國文化的發展極高極早,自春秋以來,中國人已建構了中國人的宇宙觀、生死觀等,並對生命作出積極肯定的態度。異端文化的傳入,當然會引起接受與抗爭的問題,佛教是從否定的態度來看生命的,故要立足於中國文化圈內,其歷程殊非單簡,就如佛教輪迴觀念即受到極大的衝激,在不同的層面皆有不同的遭遇,而大體說來仍可稱是成功入傳的,但卻在中國文化的約制下,這個觀念終要作出種種的修正和改變,本文亦正要對此作出評價和審察。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