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十八羅漢的象徵意義與風格分析之研究:以彰化地區為例
研究生石馥綺 
校院名稱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蔡瑞霖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在台灣近三百年來的佛教發展,由江浙、閩南地區傳入的十八羅漢像已融合了台灣的民俗信仰,從明鄭、清代、日據時代到民國光復後在彰化地區寺廟中展現出特殊的藝術面貌。本論文之內容,首先探討十八羅漢像的源流與信仰的發展過程,其次是以各尊羅漢像的造型分析所產生的象徵意義,並討論對稱、協調、均衡、同中有異的多變原則,既有獨立的造型,又與其他尊者的相互呼應,最後以四大風格類型來探討二十四家十八羅漢的特色。
  透過對彰化二十四家寺廟的考查,希望將現存的十八羅漢造像做一分析與歸納。藉由尊者的造型統計,歸納出一些準則,先以出現次數最多的二十位尊者名稱去歸類,分成四大類意涵來討論,作造型內容的歸類比較,輔以清水巖、虎山巖、柏龍寺對羅漢讚頌的籤詩及偈子,來考察形象的演變,找出隱藏其中俗民們與雕刻師傅的集體意識之形式原則與更深的內在意涵。
  接著整理出彰化地區十八羅漢像四類雕塑風格,分析詮釋圖像的風格特色,彰化地區的羅漢造型充滿了豐富的變化,如龍山寺的岩石水波,洞中的動植物,增添了羅漢的神通與自在,更走向民俗化,突顯裝飾趣味,也有受到日治時期巴洛克建築風格影響的,如南瑤宮的佛龕形式,更有裝飾於羅漢身上繁複華麗的衣紋風采,如曇花佛堂與福海宮尊者的衣飾,增添更多的民俗趣味與熱鬧。除了十八羅漢,其週邊的手持物、榜題、佛龕形式與尊者陣勢隊形也有其獨特的風格,再加上供民眾祈願求福的羅漢籤,彰化地區的十八羅漢像可以說充滿了獨特性的風格,加上現代雕塑家的創新作品,十八羅漢像將會繼續傳承下去,展現出民俗藝術融合佛教藝術的新生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