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702-25 
論文名稱敦煌變文與《祖堂集》疑問句比較研究
研究生王錦慧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戴璉璋湯廷池
年度86
地區台灣
提要  敦煌變文(屬於西北邊陲)與《祖堂集》(屬於東南地區)是晚唐五代以口語為主體的白話作品,較能反映當時語言。本篇論文以共時描寫、地域比較與歷時比較為主,對敦煌變文與《祖堂集》中的疑問句作比較,凸顯晚唐五代疑問句的特徵;以及敦煌變文與《祖堂集》在疑問詞、疑問句式上,所呈現的地域方言差異性。同時,對於晚唐五代新興疑問詞的產生及舊詞的消長,也將作一詳細探究。
  本篇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對於晚唐五代在語法史上地位、語料範圍、研究目的和方法及章節安排作一說明。第二章疑問句基本句型。將疑問句分成是非問句、正反問句、選擇問句,特指問句、承前省略問句五種。第三章疑問代詞,探討「孰」「誰」「何」「那」「若箇」「若為」「甚」「甚(什)摩」「作摩(生)」「底」「是底」及一些不定數詢問詞如「幾」「多少」使用的情形。第四章疑問副詞,探討「奚」「曷」「胡」「惡(烏)」「安」「焉」「豈(詎、其)」「寧」「可」「盍」「敢」「還」「莫」「爭」「怎生」在疑問句中的功能,主要有純粹詢問、反詰、測度詢問三種用法。第五章疑問語氣詞,將出現在疑問句末的語氣詞「也」「矣」「乎」「哉」「耶(邪)」「與(歟)」「不」「否」「無」「摩」「未」「(你、尼)」「那」「在(裡)」,依其在句中的作用,說明所傳遞的語氣。第六章結論。歸納出從縱的歷時角度來看,晚唐五代的疑問句在整個疑問句發展史上,具有承繼性和開展性,呈現出疑問句句式由古代漢語向現代漢語演變的痕跡。從橫的空間觀點來看,晚唐五代一些新產生的疑問詞,如疑問代詞「什摩」、疑問副詞「還」、疑問語氣詞「摩」,《祖堂集》比敦煌變文在句法變化上更加靈活,出現次數也相對地頻繁。顯現出《祖堂集》對現代漢語疑問句的開展性比敦煌變文大。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