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505-02 
論文名稱中國淨土宗思想的研究
研究生王慶齡 
校院名稱香港珠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羅時憲
年度71
地區香港
提要  本論文的內容,分為緒論、本論、結論三部。緒論中說明本論文的大旨,中國淨土思想略史和中國淨土思想三大系的特色。在本論裏,分為觀想念佛的理論、實相觀的哲理、現象觀的哲理、口稱念佛的奧義、信心念佛的哲理和淨土的原理,共六章。至於結論,乃把念佛思想的效果,歸納為涅槃的境界,以明念佛的意義和價值。茲簡述本論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觀想念佛的理論。在佛教裏面,最能依據「離苦得樂」的理想而實修的宗派,乃是淨土宗。淨土宗最中心的論題,是「怎樣纔能往生淨土」。由於憶念佛陀的無量性功德,觀想其悲智圓滿的境界,來消除我們的煩惱,求其接引,往生淨土,這是觀想念佛的方法。
  第二章:實相關的哲理。此章之要旨在於觀想「如來的人格實相,為不生不滅(永遠的生命,即是無量壽);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而遍滿一切處(絕對的智慧,即是無量光)的境界,以求最究竟的安樂(涅槃)為目的。」只要以清淨心,即可獲得此境。此為由「實相觀」所求到的往生之意義。
  第三章:現象觀的哲理。往生即無生,而無生是不生不滅的實相世界,這是一種形而上的「理觀」。在現象界裏面,要得念佛往生,也可以。因為形而上的理觀和形而下的事觀,是一法的兩面觀,本體即現象,現象即本體。然而淨土宗特別重視有形有相的事觀,因為這種事觀,是真空的妙有,而妙有即是真空。故由現象觀來求念佛往生,是更具體、更容易之修法。觀無量壽經特別受重視其原因在此。
  第四章:口稱念佛的奧義。觀想雖是重要,但深奧的理觀和事觀,均不易觀,故另有更易修之方法(易行道),名「口稱念佛」。名詞能代表諸法的內容,而由稱名之行,即能顯出自己內蘊之真理,此真理即是名號之實體,亦即是彌陀本身的存在。由於持續的口稱,我們念佛念到「念而無念」的「無心狀態」時,清淨的實相心則顯,此心即是涅槃的境界,而涅槃是究竟的樂,究竟的樂即是淨土,此為口稱念佛的「念佛往生」之原理,只要具有信願行之條件,即可達成口稱念佛往生之目的。
  第五章:信心念佛的哲理。「信心」是念佛思想最重要之條件,宇宙大生命的力量雖大,但如不打開我們信心的開闢,是難以接到宇宙大生命的力量的,因為由於純粹的信心,能夠我相全棄,直入如來法身,眾苦皆息,壽命無量,最後,能得涅槃,故此種稱為「信心往生」。
  第六章:淨土的原理。由觀想、口稱、信心三種方法所達到的世界,名為「淨土」。「心淨國土淨」,是觀念論的淨土觀;確信有西方淨土,是實在論的淨土觀。不過,在佛家,觀念與實在,是一法的兩面,因為,具體的現象世界,可說是觀念的具體化世界;而「觀念」是具體的現象世界之原理,原理是「理」,現象世界是「事」,究竟是「理事不二」。故淨土的存在是具有「觀念性」和「實在性」之意義。但淨土的本體是涅槃,所以念佛往生的究竟點,都歸到涅槃之境界。
  在結論,乃論述由無量壽和無量光所支持的淨土的本質的意義和價值之問題。淨土的本質是涅槃,而涅槃具有宗教、哲學、道德三方面的意義;所以,淨土思想也具有這三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淨土宗也是上、中、下三根普被的法門,故在佛教的各種法門中,可說是最理想的法門。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