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用解構主義與榮格分析心理學及禪觀來探討浪漫詩人渥滋華斯《序曲》中之《自我追尋》
研究生王思文 
校院名稱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英語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張水木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包含五章節。前兩章從解構主義與榮格分析心理學來探討浪漫詩人渥滋華斯《序曲》(The Prelude)中之《自我追尋》。第三章說明如何運用整合式教學法教高中生英文詩。第四章及第五章,則針對前三章所探討的議題,實際應用在英語教學上,作更進一步的運用與分析。
  論文前言簡介各章節大意。第一章運用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ism)詮釋渥滋華斯的《序曲》。說明此「自傳式」(Autobiographical)詩體是一種「自我建構」(Self-Construction)及「自我解構」(Self-Deconstruction)的文字遊戲過程。「自傳式」(Autobiographical)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由「自戀」(Ego-libido)到「我執」(Self-Attachment)的象徵(Symbol)。《序曲》裡的文字只是表相(Text/Autobiography),並不代表真相(Subtext/Self),表相只是一種或多種意符(Signifiers),真相是一種意指(Signified),如以解構主義的解釋,表相與真相之間,有著意想不到的距離;而「文字般若」並不代表「實相般」若,應以解構主義的「空觀」(dismantling of binary aporias and hiatuses)來詮釋此文字遊戲。
  第二章從榮格分析心理學(the Jungian Analytic Psychology)的集體潛意識原型(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rchetypes)來探討《序曲》中浪漫主義(Romanticism)之「潛意識」(Unconsciousness),及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對渥滋華斯的影響。從傳統神學(Theology)的「受難洗滌論」(Paradise Lost)到浪漫主義的「直覺」(Intuition)、「想像力」(Imagination)及內在的「自我追尋」(Self-Quest)等議題,來探討詩人渥滋華斯在《序曲》中所呈現之「自我追尋及集體潛意識」(Self-Quest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關係與力量,說明《序曲》強調運用「想像力」(Imagination)及「人心之力量」(the Power of Mind)。
  第三章探討如何運用「整合式」(Integrated)教學法來教高中生英文詩。本章整合了多種英文教學法及理論,更把資訊教育(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融入英文教學裡,結合網路及電腦多媒體教導高中生英文詩。此章節說明如何將「折中式」(Eclectic Teaching Methods)教學法,「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 Method),「網路及電腦多媒體」(Internet and Computer Multiple Media),及人性化的「全人英語教學法」(Confluent Language Teaching)等運用到英語教學上,使英文教學更有效率。
  第四章則以渥滋華斯之自傳式長詩《序曲》,設計成適當的高中英文教材。說明如何以《序曲》此詩為例,設計適當的教材教案,結合《序曲》的文學意涵及「十牛圖」(Ten Ox-Herding Pictures)的《禪觀》(Zen Meditation),啟迪放下「自我追尋」(Self-Quest)中的《我執》(Self-Attachment),教導高中生了解「生命存在」(The Existence of Being ),「人與大自然、社會的關係與互動」(The Interrelationship, and Reliability, or Interdependence of Man, Nature, and Society),以及「活在當下」(Spots of Time and the Presence)等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中「自我追尋」(Self-Quest)的正向議題。
  第五章針對前四章探討的議題,實際應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做更進一步的個案教學及統計分析,探討其在英語教學裡的改革與省思,並提供高中英文教師及後來研究學者參考。
  最後總結渥滋華斯之《序曲》,題材豐富,文字優美,意涵深遠,不僅有文學研究價值,也適合英語教學。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