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6-03 
論文名稱日據時期臺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
研究生陳玲蓉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日本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啟宗
年度79
地區台灣
提要  國家神道是近代日本興起的民族宗教,其興起到結束,歷時約八十年,勢力範圍遍及臺灣、朝鮮、中國大陸東北、以及南洋群島等地。臺灣在日據五十年之中,日總督府為鞏固其在臺的統治權力,並早日完成同化臺灣人的政策,以天皇崇拜的國家神道,作為協助其殖民統治的工具,因此,從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建立後,總督府就以此為中心,在臺灣各地興建神社,祭祀征討臺灣的勇久親王與經營國土的造化三神,圖謀藉著神威達到其控制民心的陰謀。
  此種政策,隨著日本對外戰爭的擴大而逐漸顯露出來。七七事變發生後,臺灣發起皇民化運動,全民皆須為協力戰爭、奉行國策而努力,於是臺灣固有宗教信仰被灌上「迷信」及「違反國民精神」的罪名而被大肆整理,固有寺朝或被關閉,或被更改為教化日本精神的場所,佛像、佛具等則被焚毀,神明會、祖公會等祭祀團體亦被解散,而各街莊則以神社的興建取代固有的寺廟信仰,各家庭的正廳皆須改為神式的神鑫,供奉象徵日本精神的神宮大麻。另一方面,日本傳入臺灣的佛教、基督教、神道各派,亦須在奉行國策的大前提下,為宣揚皇道思想而努力於國民教化之上,一時之間,整個臺灣幾乎被國家神道思想所淹沒。
  但是,神道的皇國思想,畢竟主導不了對其毫無民族感情的臺灣人,二次大戰結束後,日人所留下的神聖場所──神社,多數被憤怒的臺灣人破壞殆盡,有的則被更改為忠烈祠,祭祀中華精神的烈士英魂,國家神道的思想,終究是一個諷刺的事實。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