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佛教觀音變身道教大士之探討
研究生潘俊琳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何廣棪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觀音信仰在中國的發展可說是相當地獨特,祂成功地跨越了民族和宗教的藩籬,由一位來自印度的佛教菩薩,跨入道教的殿堂,在一些宮觀中,祂的地位甚至凌駕道教神祇而成為主祀。
  本論文研究目的,是希望藉由經典、史料文獻,試圖耙梳出佛教觀音變身而成道教大士的理路。在本論文的第二章,試圖瞭解印度觀音信仰的起源,但受限於印度史料殘缺,這個歷史問題至今尚未獲得圓滿解決,除非有更多的考古證據出現,否則難以釐清,因此本論文在這個部分,也僅能將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從第三章開始,本論文的研究重心放在佛教輸入中土後,觀音信仰的建立。以觀音相關經典的譯出時間,對照國人自創的觀音偽經,以及坊間流傳的觀音應驗故事,來推敲觀音傳入中土後,有關觀音信仰的建立,及當時在民間的流傳狀況。
  第四章則進一步討論為何來自印度的觀音,能在文化較其更文明的中國,打敗本土的道教神明,進而紮根中土。研究中發現,觀音傳入中土並開始建立信仰時,適逢中國兩晉南北朝亂世,使得救難定位明確,且法門簡單易行的觀音信仰,適逢亂世而生。而道教的神祇雖多,此時卻沒有一尊神明能在神職上,和觀音菩薩相較勁,於是觀音信仰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下,打穩了在中國普傳的堅實基礎。
  第五章探討的是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能夠順利地進入道教系統?發現這可能和廟宇的經營時有更迭相關。此外,宋徽宗下詔將佛教併入道教,確實是個助緣。而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對宗教的熱忱在於滿足現世的利益,「有求必應」是觀音信仰的價值核心,至於祂屬於佛教還是道教,那不是信徒關注的焦點。
  第六章則是研究中國觀音信仰走向本土化、世俗化,最後成為中華文化血肉的一部份,這個過程可說是中國人集體的造神運動,而這些內涵就成為觀音道教化,也可說是民俗化的合理解釋。
  而在最後的結論部分,筆者認為佛教的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變身為道教的觀音大士,在於自佛教傳入後,便不斷地和道教互奪正統、爭鬥不休,但兩者也互相吸收、容攝。長此以來,對一般百姓來說,其界線已不是那麼地涇渭分明了。
  此外,中國廟宇的經營權不時更替,此時佛教、彼時道教的情況屢見不鮮,而隨著經營易主時,神像勢必跟著搬風,而留下有票房魅力的神祇,以增加信徒香火,這是自然而然的事。觀世音菩薩乃是最受中國人熱愛的神祇之一,神龕上自然會替祂留下一隅,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觀音也就跨越了宗教的藩籬,演變成佛、道兩棲的情況。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