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忍辱的意義與實踐: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的發展
研究生涂慧娟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黃運喜
年度9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主旨在探討佛教忍辱法門的意義與實際修持的作法。藉由從原始佛教及大乘的經論中,探討忍辱的內涵及對於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的重要性;其實踐的作法,以聲聞的《成實論》及大乘菩薩的《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兩部論著為範圍,進行忍辱之觀修法的研究。目的在於解決應如何藉由佛法中忍辱的修行,滅除瞋恚煩惱,利己、利他,俾為處世與修行上作大利益。
  本文研究章節的安排,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方法、範圍與進程,以及就漢譯佛典中忍辱的相關主要文獻作一回顧;第二章,由探討「娑婆」世界譯名為「忍」的含義,此間之關係,以確立居於此世界之有情,皆有忍辱之必要;第三章,依文獻回顧的方式,由現代學者為忍辱相關之議題所著作之專篇中,探討儒道傳統思想中忍的意涵及佛教教典所宣揚之忍的內涵,以凸顯佛教忍辱之超越性,是佛教與非佛教徒,人人皆應學修的重要德行;第四章,由探討忍辱、慈悲之滅瞋於戒行守持之差異性,及由瞋恚之過失與忍辱功德之內涵,探討忍辱波羅蜜之所以成為大乘菩薩滅瞋之重要法門的原因;第五章,從聲聞教典《成實論》中,與大乘菩薩教典《大智度論》和《瑜伽師地論》中,探討聲聞及菩薩修持忍辱的觀想修行法。
  本文的研究,顯示四項結果:
  第一、娑婆譯名堪忍,於經論所提示的內涵來看,居住於娑婆世界之有情,由凡至聖,人人都要能具備忍辱。
  第二、佛法中的忍辱,超越於儒道傳統思想僅是克制與承受自認為受到不合理對待的忍,佛法中的忍辱,是有智慧、具慈悲、主動、積極又維護身心健康的忍辱。
  第三、佛法的忍辱兼具戒行止持與作持的作用,修行忍辱,同時也圓滿了持戒的功德。
  第四、忍辱要滅除瞋恚的觀修法有多門,聲聞的修行,以遠離瞋過、紛亂,不自害害他為主,菩薩則不應捨離大慈悲心,為了攝受眾生、共同趣求菩提以行忍辱。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