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五代敦煌莫高窟歸義軍供養人圖像研究
研究生洪蕊 
校院名稱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保堯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由於造窟重修功德事業之規模,多半取決於供養人的經濟力與社會階位,寺院僧侶與邊疆將士地方官吏皆是主要供養人。筆者將這些題記重新統計整理,從統計數字可以更清楚看到:晚唐五代至宋的造窟活動頻繁,為歷代之冠,尤其五代時期歸義軍為主的戍邊將士和官吏造窟重修石窟數量提升約二十七窟之多,明顯比起前代多出許多,這種身分的供養人到了北宋,石窟營造重修活動雖有減少但仍稱得上頻繁,相對地僧侶們類似的活動便遽然減少。社邑團體的營造活動則以重修前人洞窟事業為主,尤其在歸義軍時期活動最多。
  筆者藉著敦煌文獻的記載,鋪陳張議潮歸義軍在瓜沙地區的勢力、與大唐朝廷的關係、以及曹氏家族與中原邊疆的關係。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歸義軍對於僧團的掌握與控制。本章最後從歸義軍與僧侶供養人所營造的石窟內容,引導出第三章供養人畫像以及同時達到供養佛法展現功績目的的出行圖特色,以及第四章歸義軍所流行的經典變相的觀察以了解當時的信仰氛圍。
  圖像方面,以供養人圖像發展、出行圖的出現、以及供養人服飾、妝飾發展為探討的重心。有關此地的服飾妝飾史,筆者將以敦煌莫高窟壁畫為主軸來探討,並以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紙本繪畫、墓室壁畫或出土俑為輔。歸義軍供養人身著中原服飾,並以承襲中原文化自居,目的就是要與其他民族區隔,強調此地統治者地位比週邊民族為高;進一步言之,即是強調統治正統性。另外,此時中原逢內憂外患而勢弱,相對地,敦煌地方統治者的統治權勢提升,而出行圖的繪製,可同時達到供養佛法、對統治者歌功頌德、展現統治者軍力的目的。
  最後探討歸義軍的信仰,則以闡釋歸義軍建窟所使用的經變圖意涵為主。關於供養人畫像在石窟地位漸漸提升的原因,過去學者皆將重心放在供養人政治勢力龐大且欲炫耀統治政權的成就與功績的結果;另外還有佛教的世俗化的具體闡述,即歸義軍統治者如何將佛教經典強烈世俗化地運用在其所需求的位置。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