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台灣鹿港龍山寺屋頂構成之歷時性研探
研究生黃建盛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洪文雄徐明福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屋頂的組構方法是一多重材料施作技術的整合,亦是傳統構成技術最為多樣與複雜的一環,除了運用相當多元的灰泥、瓦、磚、土灰、木料等材料外,並記錄著匠師如何將構材的功能性發揮到淋漓盡致。材料製作成形過程會跟隨時間的轉變而有所差異,從材料施作的技術、原料取得的來源、工匠的技藝,皆影響著材料最後的成形,故在不同時間階段中所成形的材料及構築施作方式,即會反映出施作當時社會背景資訊的差異性,此稱之為「內藏性文化資產」。而這複雜的內藏性文化資產資訊中,亦含括了工藝之有形文化資產及匠意之無形文化資產,如果能將構法作一有效的討論,則有助於研判建築發展起源與斷代的釐清。
  本論文首先藉由銘刻碑記及相關文獻史料等資訊的記載可知,龍山寺自乾隆五十一年遷建現址以來,兩百多年間至少歷經七次以上不同規模大小的修膳,而依其修繕性質可分為遷建、清代增修建、日治修建以及光復後修建等四個階段。遷建時期即為乾隆五十一年遷建現址後的始建規模,清代增修建時期含括道光十一年拜亭、五門、戲臺的增建及咸豐八年的修繕,日治增修建則有明治及昭和年間的兩次修繕,光復後修繕時期亦歷有民國五十年與民國七十五年兩次修護。
  第二章即對於研究範圍內之龍山寺正殿、拜亭、后殿屋頂木作部分的構成,在不同階段時期,其施作方式所產生之差異性。龍山寺屋頂木作包含楹仔、桷仔、養仔及封簷板之構成等,楹仔之構成分成斜率分析、楹仔的構築方式、楹仔的製作方式三項進行探討。桷仔之構成則有鋪設及製作方式兩項。養仔之構成亦有鋪設和製作方式以及防水層之構成等三項。封簷板的構成有其與桷仔之搭接方式、封簷板間之對接方式、翼角起翹之構成等項進行歷時性分析。
  第三章則針對屋頂土水部分進行探討,屋面土水含括土灰層(苫背)的施作、屋面瓦的鋪設、脊體的構成等。而土灰層的構成分成屋面曲度及土灰之施作方式兩項討論。瓦的施作方式有瓦的鋪設、脊下出瓦的構成、以及磚瓦種類與製作方式三項。脊體的構成則有分為形制的概述、壘脊的作法、屋頂裝飾與構法等議題,於不同時間所產生之差異性。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