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楞伽經》精神生態學之研究
研究生吳素真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英文學系博士班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楊銘塗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若要以長期而深遠的應對生態破壞的議題,需要回歸到個人世界觀等精神層面去轉換,所要牽動的改變,絕非僅止於社會運動或律法的規範。精神生態學的研究,主要在結合人類的精神層面與生態原理原則,來面對生態永續發展的課題,其研究範疇,主要架構在宗教、精神面、與自然環境的交互相關性。
  本人論文將特別聚焦在佛教經文來探究生態課題。研究的主軸,將定位在以唯心論聞名,訴諸萬法為心造的大乘佛教經典《楞伽經》,來探究人類心識的作用與生態相存互依的緊密關聯性。我在《楞伽經》的研究,推證第八識--阿賴耶識(亦稱為如來藏識),提供生態相依互存性理論架構的核心基礎。在本部經文中,阿賴耶識本為清淨,若為無明的「塵」事所覆蔽,現出染污的「識境」,因而遠離其清淨本體的「智境」。也因此,在本經中,人類心識作用的程度差別,區隔出證悟前後的「識境」與「智境」。在此二境中,所體現出的是佛法中所闡揚的概念,即眾生轉識成智的證悟之道。藉由阿賴耶識的染淨本質,《楞伽經》架構出因業果報的輪迴觀,深入又清明的呈現出佛教因緣相續性的通論。藉由對人類心識作用的研究,了解法界萬物的因緣相續性,有助於體悟個體與自然世界共存中的生態相依性。
  現代西方的「深層生態學」與「心理生態學」的生態哲學與生態心理相關研究的領域,依循整全式(holistic)的世界觀,強調宇宙萬事萬物中的共存相依的生態論述觀點。本論文深入探討《楞伽經》中所闡述的宗教性義理,諸如:染污的阿賴耶識所造成的識境、如來藏識的法身本體觀、萬物與生俱來的佛性概念以及轉識成智的終極修行教義,如何相應於現代西方的「深層生態學」與「心理生態學」所提倡的生態論點,諸如反人類中心論本主義(anthropocentrism),訴諸心、身、自然為一體的整全式世界觀、相信自然萬物的內在性價值(intrinsic value)以及強調生態意識(ecological consciousness)發展對生態議題的重要性。《楞伽經》以其宗教性的教義, 提出一個倫理架構,提供給當代生態的危機課題,一個值得省思的視野與處理的空間。探究《楞伽經》精神層面所蘊含的生態智慧,加深我們了解,人類所有的起心動念,對於其所依存的大自然環境,都有其關鍵性的影響力。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