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002 
論文名稱國小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市佛教教育為例
研究生林銘光 
校院名稱臺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炯彰
年度90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具宗教信仰的機關團體或個人,在實施宗教教育時,依據佛教的根本理念,如何來設計與發展宗教性課程,以成辦教育志業或提昇教學品質,增益社會之健全成長。
  本研究首先以宗教教育在國小實施可行性的評估來說明宗教教育之可行性及迫切性;以重要的課程設計取向與模式,及國小佛教教育基本義涵的分析結果,做為說明國小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的理論基礎,並歸納出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的理論參考架構,做為訪談的依據;其次依據訪談結果分述宗教藝術類、禪修類及具宗教精神之道德教育類課程設計與發展之現況,並整理出臺北縣、市佛教教育課程設計與發展參考架構圖,並利用蒐集到的適於小學生閱讀或欣賞的現行佛教刊物、歌曲等做為設計佛教輔助課程的參考(附錄三);最後,綜合比對理論與實務所得的研究結果。
  研究者從文件分析與實地訪問調查當中,發現:佛教團體、個人長期以來一直扮演國小佛教教育提供者的角色;宗教教育的普及有賴於虔誠信仰的教師;設計活動式、研討式、趣味性的課程更能吸引學生;宗教教育的成敗和單位首長的支持與否有關;目前學校內宗教性課程設計者與發展者,幾乎都是以團體編出來的教材或是依個人經驗設計課程,比較沒有深入學理的探討,課程方案的實施大都採取融入式,若是獨立設科,實施的時間多在分組活動時間、早自習及正式上課的前三~五分鐘。
  針對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的結論:.國小實施宗教教育是可行,且有其必要性;.從事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宜依據「眾生平等」、「靈性啟發」、「意志自由」、「人我兼重」的理念,針對地區特性、學生背景採取適宜的課程設計取向與模式;課程設計基本要素之間互為關聯、連續與回饋的關係;國小宗教性課程設計與發展必須掌握宗教教育的理念、原則、要素及發展流程,並據以建構國小佛教教育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參考架構圖,提供有興趣者參考;國小佛教教育基於「眾生平等」、「靈性啟發」、「意志自由」、「人我兼重」的理念,開展其教育內涵;及國小宗教性課程的設計與發展呈現教派領導者理念與個人體證兩極化發展。
  最後,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師資訓練機構應開設《宗教研究》的學分,讓有興趣之老師研修,以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政府或基金會能支持宗教教育的實驗工作,如聚集修行有體證的老師,共同設計與發展宗教課程,並以種子教師回校推廣;學校首長先以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的推行,再轉化成宗教教育的實施;宗教團體可開設安親班,輔導內容兼顧世俗學科及初級宗教課程;建議後續研究者可研究下列的問題:
  一、宗教對話對宗教教育影響之研究
  二、有宗教信仰的教師教學理念轉化問題之研究
  三、融入式宗教課程之研究
  四、建立國小宗教性課程基本能力指標問題之研究。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