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研究
研究生洪錦淳 
校院名稱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文彬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懺悔本是各個宗教相當重要的自省課題,也各有各的懺悔方式。佛教懺悔方式隨其所傳導教化的地域,產生種種相異的儀軌;但大抵皆是依據佛經,然後揉合當地原有的思維方式、信仰儀式,衍化為適應當地習俗的儀軌組織。中國佛教懺悔儀軌導源於印度佛教的「布薩」制度,傳至中國,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的影響,發展為獨具一格的懺悔儀式。因此,中國佛教懺悔儀軌既有印度佛教的精神,也有中國傳統思想與民俗的脈絡。
  在中國,佛教懺悔儀軌稱為「懺法」、「懺儀」或「行法」,隨各代創制者而有種種異稱;但無論名稱如何改易,「懺悔」本質上是佛教徒自我修行的重要方法,通過誦經、持咒、念佛、拜佛等等方法,懺悔以往所犯無邊罪業,並發願往後積極修行,恆不退轉的決心,在修這些禮拜、唸誦的種種行持即是懺法。
  中國通行的懺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摘自佛經所述,懺悔罪過的儀軌;一類是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前者始自梁武帝《慈悲道場懺法》(即《梁皇懺》),後來各派都依所宗經典撰寫種種懺悔行法,唐朝尤為盛行;後者為天臺智顗大師首創,智者大師參照以往五悔法門以及各種禮讚文、懺悔文,形成獨創一格的懺法,也成為後世天臺學者創制懺法的準則。
  天臺懺法盛行於世,其中規模最大者,莫過於俗稱「水陸法會」的懺悔儀軌。今臺、港、大陸等華人地區盛行的「水陸法會」其儀軌主要根據宋朝大石志磐所撰、明朝雲棲祩宏所修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簡稱《水陸儀軌》)。志磐雖為天臺廣智尚賢和尚傳人,但於此懺法的創制,因前有所承,所以不專主天臺懺法,尚包納《梁皇懺》等舊有懺法。換言之,《水陸儀軌》綜合上述兩種懺法的儀軌、精神。透過《水陸儀軌》的研究可以瞭解佛教如何本土化以廣為流傳,以及義學佛教與民俗佛教如何整合、再創,而成為符合大眾需求的懺悔儀軌、普度法門。本論文凡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敘述本論文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三節簡述與本論文相關的近代著作。
  第二章:《水陸儀軌》的歷史變革與內容。第一節先釋題,然後就《水陸儀軌》歷史上眾說紛紜的「緣起」傳說作考據。第二節考述《水陸儀軌》的歷史變革,瞭解其「草創期」至「成熟期」至「流布期」的關鍵人物、歷史發展的概況;進一步探討其在今日應具何種樣貌,才能保有古風,又具新意。第三節就其內外壇之設施、意義進行分析。
  第三章:《水陸儀軌》的顯教思想。本章重點在於發覺儀文所蘊含的內在精神。第一節先就志磐本家,瞭解天臺思想在《水陸儀軌》的鋪陳。第二節闡釋蓮池最後將此懺導入彌陀淨土的時代意義及其精神。第三節則論及禪、律兩家與《水陸儀軌》的歷史關連。
  第四章:《水陸儀軌》的密教意涵。本章重點在於理清儀式的來源及其內涵。第一節探究中土密教與懺悔的關係。第二節追溯此懺所啟請諸佛菩薩神祇及啟請的用意。第三節根據此懺所使用之咒語、儀式、壇場設置等驗明其與密教的關連。第四節則對《水陸儀軌》密教儀軌之運用進行檢討。
  第五章:《水陸儀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涉。中國傳統思想以儒道為兩大家,因此第一節透過儀文、儀式明白《水陸儀軌》對儒家文化的吸收。第二節從宋代水陸會所引起佛道之爭,觀察道教文化在此懺的滲透。第三節綜上兩節分析掌握《水陸儀軌》是佛教漢化的產物,看佛教漢化的意義。
  第六章:結論。第一節綜合前述幾章研究分析《水陸儀軌》特色。第二節探究《水陸儀軌》儀式的本質及其時代意義。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